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于1977年被美国社会学家班杜拉提出,在20世纪年90年代初传入中国,并于21世纪得到广泛发展。自此后国内学者纷纷将这一术语于引入到具体的领域进行研究。因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克服困难时的努力程度、人们的思维过程及情感过程,因此将自我效能感与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先研后教的教学模式自2012年在广东省番禺区提出后,就受到了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不同于传统的3P教学方式,该模式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且提倡小组合作,而这正符合2017版高中新课标的要求。不尽人意的是,在过去的8年里,尽管少数学者进行了与先研后教教学模式相关的研究,但大多都属于理论研究,缺乏实证研究。而将该模式与自我效能感这一心理学变量相结合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探索先研后教教学模式对高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及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很有必要。本研究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基础,旨在将先研后教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一英语课堂教学中,且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先研后教教学模式对于高一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有什么影响?(2)先研后教教学模式对高一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有什么影响?对哪个水平的学生影响最大?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以伊宁市第一中学高一两个普通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班采用先研后教教学模式,控制班采用3P教学模式。首先对两个班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他们的中考英语成绩进行统计并分成高分组、低分组和中分组;其次,14周后对两个班进行英语自我效能感问卷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后测;最后对实验前后的英语学习成绩和问卷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利用SPSS25.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分析。数据分析显示,实验后两个班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英语学习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先研后教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高一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2)先研后教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高一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先研后教教学模式对低分组学生的英语成绩影响最大,即更能显著促进低分组学生英语成绩的进步。总结得出:通过课前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课前先研、课上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和反馈及课后反思,先研后教教学模式可以很显著地提高高一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英语学习成绩。由此可见,将先研后教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课堂有很有必要,同时该研究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先研后教教学模式对高中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成绩的影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