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已得到国际指南的一致推荐。危重患者急性期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胃排空障碍,导致胃内营养不耐受。幽门后肠内营养具有患者耐受性好、减少反流误吸几率、营养吸收利用率高、能在短期内达到足够营养且并发症少的优势。但如何将鼻饲管放入幽门后仍是急危重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法鼻肠管置入技术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为早期建立幽门后肠内营养寻找一种新的有效途径。方法:纳入2013-6-1至2014-6-1(共200例)收住急诊监护室且需要早期肠内营养的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为盲插被动等待法组(100例)和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组(100例)。研究组为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法留置鼻肠管,对照组为盲插被动等待法。所有的留置鼻肠管操作由研究小组两位具有等同置管经验的高年资主管护士实施,且均接受过系统的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留置鼻肠管培训。超声引导由超声资质高年资医生配合完成。所有患者的留置鼻肠管操作和超声引导定位均由上述两位护士和医生完成。纳入患者在主管医生初步评估和筛查后即可实施传统盲插被动等待法/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法留置鼻肠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当天、3d和7d鼻肠管的幽门通过率及通过幽门的时间分布,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患者达到目标营养值所需的时间,和置管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1.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留置鼻肠管法组置管当天、3d和7d的幽门通过率明显均优于盲插被动等待法组(90/100VS41/100:P<0.05;92/100VS59/100: P<0.05;98/100VS88/100:P<0.05).2.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留置鼻肠管法组的1天内、3天内和7天内的早期肠内营养的使用率明显优于盲插被动等待法组(37/100VS13/100:P<0.01;70/100VS48/100:P<0.01;100/100VS89/100:P<0.01).3.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法置入鼻肠管和传统盲插被动等待法两组在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没有区别(P≥0.05)。4.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法置入鼻肠管和传统盲插被动等待法两组空肠管最终愈后情况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留置鼻肠管在创伤危重患者置管过程中具有很高的价值。作为一种新的留置方法,在置管过程中结合B超定位可实时监测导管头端的位置,缩短耗时,提高幽门通过率,进而实现早期肠内营养,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