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花缘》是一部融幻想与才学为一炉的清代长篇小说,成书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作者为李汝珍。接受理论以读者为中心,从接受者,即读者的角度研究文学。在接受理论看来,文学作品只是未完成的“文本”,只有读者的参与才能使其成为完整的作品。读者对文学文本的参与可概括为两种形式:一是读者对文本的阐释、批评和研究,二是读者通过续仿或改编的方式,将文本转化为独立的艺术作品。由此看来,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行为具体包括序、题词、评论、评点、插图、续仿以及戏剧、评书、连环画、影视剧、动画等各种文艺形式的改编,本文将这些称为“接受形式”。文章将《镜花缘》的续仿作、序、题词等接受形式视为读者接受行为的具化,从续仿作、序、题词的角度观察《镜花缘》,研究作为读者的续仿作者、序者、题词者对《镜花缘》的具体接受过程和接受状态。绪论部分介绍选题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研究状况以及内容。第一章归纳整理《镜花缘》的序、题词、评点、插图、续作、仿作,以及据《镜花缘》改编的戏剧、评书、连环画、动画、影视剧等各类接受形式的概况及其研究状况。第二、三章以其中的续仿作、序、题词为代表进行研究,第二章介绍《镜花缘》续作、仿作、序、题词的概况,第三章分析《镜花缘》续仿作、序、题词的艺术特征、手段及接受内容,体现续仿作者、序者及题词者作为读者对文本的参与意识、能动作用和创造性。第四章简要论述古典小说的接受形式对古典小说和各种文艺形式的普及、发展作用及意义。全文旨在通过对《镜花缘》的接受形式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从另一个侧面了解《镜花缘》,并通过简述小说与其接受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肯定古典小说的接受形式对古典小说和各种文艺形式的积极作用。《镜花缘》的接受研究不仅是《镜花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学接受史中一个具体的研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