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时间并行调度两级服务与非对称门限服务轮询系统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ic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轮询模型的典型工作方式是单一服务器按指定顺序循环访问多个队列。常被用于描述用户竞争使用公共资源,且同一时刻仅有一个用户使用该资源的应用。自二十世纪50年代首次被用于为英国棉纺工业的设备维修建模后,便在计算机网络、工业控制、交通控制等领域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由于轮询控制可实现无冲突的资源共享,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常被用于对节点的信道接入控制方式进行建模和性能分析。随着用户对网络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支持多业务类型、区分优先级、提高传输实时性等都成为网络各层协议设计的关键因素,因此,用于描述信道接入控制方式的轮询模型也应具有多业务、区分优先级及低时延的特性。在轮询模型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系统服务路径、服务准则和排队准则等机制的设计可得到不同类型的扩展模型。一方面,针对区分优先级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全与并行限定(k=1)服务两级轮询模型,通过设计轮询过程中服务路径和服务准则使系统中的中心队列获得更多的信道资源,为中心队列提供了高优先级服务,实现了中心队列和普通队列的区分;此外,通过将轮询过程中的队列服务过程和查询转换过程并行处理,与已有两级轮询模型相比,平均等待时延明显降低,并且具有更大的稳定工作区间。另一方面,针对实际网络中节点业务量、数据传输速率存在差别的情况,本文讨论了非对称门限服务轮询模型,模型中各队列具有不同的顾客到达率、服务时间和查询转换时间,与对称型模型相比更具普适性。在轮询模型的理论分析研究中,要获得顾客到达、服务过程的概率分布函数难度较大,因此常通过平均排队队长、平均等待时延等关键指标进行性能评估。针对模型时延特性的分析目前大多采用数值统计或迭代计算的方法完成,本文采用嵌入式马尔可夫链和概率母函数的分析方法得出上述完全与并行限定(k=1)服务两级轮询模型平均等待时延的精确闭式解析式,给出了非对称门限服务轮询模型平均等待时延的近似闭式解析式。根据顾客达到率、服务时间、查询转换时间等参数可直接计算得出对应的性能指标量值。通过仿真实验对理论分析方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拟合度高,证明利用理论解析式分析模型性能切实可行。最后,本文针对在分层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簇首节点在树状数据汇聚结构中负载高,容易造成拥塞的问题,将完全与并行限定(k=1)服务两级轮询模型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接入控制,提出一种两级轮询并行调度MAC接入控制策略。除进行仿真实验外,选用GAINZ节点开发无线传感器网络测试平台,在此平台上对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实际组网测试,仿真结构和实验数据均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为簇内的节点提供区分优先级服务。
其他文献
发热是儿科常见症状,持续的高热可引起患儿头痛、纳差、惊厥及全身不适等;发热还可增加耗氧量和排出量,从而使病情加重。当体温〉42℃时,还可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因此,
乙肝病毒(HBV)可由患急性或慢性乙肝感染的母亲传播给婴儿,在代代相传的恶性循环中,这一途径起重要作用[1].于2000~2004年开展对HBsAg(特别HBeAg)阳性的孕妇进行孕期乙肝免疫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VI)是指胎龄〈37W,出生体重在1000-1499g的早产儿。新生儿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存在缺陷,抵抗力极差,生活能力低下,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差,易出现合并症和并发症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病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而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病理学特征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作者收集2002年1月至200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