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搭配是英语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中动名搭配是中国英语学习者较难掌握和很容易犯错的搭配之一。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究竟如何才能够更好的习得动名搭配?动名搭配具有固定的结构,相互期待和不可替代性的特点。为了更好的帮助英语学习者习得动名搭配,因此有必要对动名搭配的习得做探索性的研究。本文探讨了英语学习者动名搭配的习得过程,以及动词的频率和语义标记性两个因素对于动名搭配习得的影响。基于Nattinger&DeCarrico(1992)和Lewis(1993)等人提出的预制语块理论,同时结合动名搭配的结构特点和在母语环境下高中英语学习者词的记忆表征方式,提出了高中英语学习者动名搭配习得组块性的假设。基于Schmidt(1990)等人关于频率对于语言学习影响作用的论述,以及Kellerman(1978)等人关于动词语义标记性对于动词语义迁移性的影响的理论,本研究提出了第二个假设,即英语动词的频率和语义标记性对于高中英语学习者动名搭配习得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的受试对象为在母语环境下的高中英语学生80名。根据英语测试成绩的测试结果将高中英语学生1000名分为高水平和低水平两组,其中100分-150分为高水平组,80分以下为低水平组,每组随机抽取40名被试学生。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研究现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论证。实验材料按英语动词的高低频率和语义标记性(有标记和无标记)分为高频无标记语义组,高频有标记语义组,低频无标记语义组和低频有标记语义组,每组20个动名搭配。其中所有的测试动词都来自于《全日制普通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等距离随机取样,选取目标实义动词。同时参照BNC语料库,根据词频统计结果确定高频动词组和低频动词组。相关义项和搭配的选取,主要参照A General Service List﹙West, 1953﹚以及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1995),各目标词首要义项为学生在课堂上初次接触时所学义项,非首要义项则为有标记性语义。除此之外实验材料还包括动名搭配短语中动词的翻译和被试自我报告。研究发现英语动词的频率和动词语义标记性对于高中英语学习者动名搭配习得有显著性的影响,对于高频无标记性的动名搭配学习者倾向于整体记忆,而对于低频有标记性的动名搭配学习者则倾向于猜测和分别记忆。研究的教学启示在于:我们的教学应该提高有标记性动名搭配出现的频率,从而弥补其难以记忆难以掌握的特点。同时我们的教材编排也应该考虑有标记性动名搭配的复现率,从而从不同的方面促进学生对于动名搭配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论文分为6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意义,目的和背景。第二部分介绍了搭配的概念,搭配的特点,搭配的分类,以及回顾了动名搭配的先前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的价值和思路。第三部分综合了频率和动词的语义标记性在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还提供了二语学习者词的表征方式和隐喻对动名搭配习得的促进作用,从而形成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为实验研究,分为定性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第五部分运用SPSS13.0分析实验数据。第六部分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研究假设进行证实,同时提供了动名搭配的教学启示以及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