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RGS2调节子宫动脉血管肌源性反应机制初探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中医证候特点,并初步进行分析;初探子宫胎盘缺血相关机制,研究调节子宫动脉血流和血管肌源性紧张度所涉及的G蛋白信号通路调节蛋白及其相关通路。了解细胞内钙离子的贮存及释放对子宫动脉舒缩反应的影响。  方法:  1、临床研究  对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调查和资料回顾,填写《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调查表》,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发病情况、辅助检查、用药情况、中医证型等方面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分析中医证候特点,以及与年龄、产次、血压、尿蛋白的相关性。  2、实验研究  1)体内实验  本次实验用中未孕小鼠分为RGS2+/+组、RGS2+/-组、RGS2-/-组,妊娠小鼠分为RGS2+/+组、RGS2-/-组。  ①采用超声多普勒方法探测未孕各组小鼠的子宫动脉血流速度包括PSV, EDV和MV,并计算其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包括RI、PI和S/D值,进行组间比较。  ②采用超声多普勒的方法探测妊娠各组小鼠孕后第10天,第15天,及第19天探测PSV, EDV和MV,并计算RI、PI和S/D值,进行组间比较。  2)体外实验  ①利用压力型小动脉测量技术,探测未孕小鼠RGS2+/+组、RGS2+/-、RGS2-/-组的子宫动脉血管平滑肌肌源性紧张度。  ②利用压力型小动脉测量技术,比较由ACh激发各组小鼠子宫动脉内皮依赖型舒张功能的组间差异。  ③利用压力型小动脉测量技术,测算各组小鼠子宫动脉血管壁张力、力学特性和血管结构参数。  ④利用压力型小动脉测量技术,观察Gq/11抑制剂WU-07047和Gi/o抑制剂对各组小鼠子宫动脉血管肌源性紧张度的影响。  ⑤利用压力型小动脉测量技术,观察RyRs抑制剂兰尼碱、SERCA选择性抑制剂毒胡萝卜素、细胞内Ca2+螯合剂TPEN联合兰尼碱对各组小鼠子宫动脉血管肌源性紧张度的影响。  ⑥利用fura-2 Ca2+信号成像技术,观察各组小鼠子宫动脉平滑肌细胞内Ca2+总量,及兰尼碱对各组细胞内Ca2+释放的影响。  结果:  1、临床研究  1)本次研究中87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平均(30.4±5.32)岁,平均收缩压(151.53±13.83)mmHg,平均舒张压为(99.33±15.67)mmHg,其中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30例,子痫前期51例(其中重度子痫前期18例),子痫0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1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5例。  2)中医证型分布:脾虚湿盛证23例(26.44%),肾虚水泛证16例(18.38%),脾虚肝旺证26例(29.89%),阴虚肝旺证22例(25.29%)。  3)18-34岁年龄段,证型比例由高至低为:脾虚湿盛证>脾虚肝旺证>阴虚肝旺证>肾虚水泛证;而35岁及以上,证型比例由高至低为:肾虚水泛证>阴虚肝旺证>脾虚肝旺证>脾虚湿盛证。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1)。  4)在初产妇患者中,各证型比例由高至低为:脾虚肝旺证>脾虚湿盛证>阴虚肝旺证>肾虚水泛证;而在经产妇患者中,证型比例由高至低为:阴虚肝旺证>肾虚水泛证>脾虚湿盛证>脾虚肝旺证。提示不同产次中医证型分布存在差异(P<0.05)。  5)提示轻中度高血压和重度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存在差异,在轻中度高血压中(小于160/110mmHg),各证型比例由高至低为:脾虚湿盛证>阴虚肝旺证>肾虚水泛证>脾虚肝旺证;而在重度高血压中,证型比例由高至低为:脾虚肝旺证>阴虚肝旺证>脾虚湿盛证>肾虚水泛证  6)中医证型分布与尿蛋白未见相关性(P>0.05)。  2、实验研究  1)体内实验  ①在未孕RGS2+/+状态下,与RGS2+/+组相比,RGS2-/-组小鼠子宫动脉的S/D值明显高于WT组(P<0.05),PI、RI显著高于RGS2+/+组(P<0.01); RGS2+/-组子宫动脉的RI显著高于RGS2+/+组(P<0.01),PI明显高于RGS2+/+组(P<0.05)。  ②在妊娠状态下,在孕15天时,RGS2-/-组子宫动脉PI、RI值显著高于RGS2+/+组(P<0.01),而PSV、EDV显著低于RGS2+/+组(P<0.01)。  2)体外实验  ①当与RGS2+/+组相对比时,RGS2+/-和RGS2-/-组子宫动脉在管腔内压力≥80mmHg时,血管肌源性紧张度升高(P<0.05),子宫动脉肌源性反应的灵敏度(P<0.05)、静息肌源性紧张度升高(P<0.05)。  ②利用Ach分别刺激RGS2+/+,Rgs2+/-,Rgs2-/-三组小鼠的子宫动脉后,三组间内皮依赖型血管舒张未见明显差异。  ③RGS2+/+、 RGS2+/-、RGS2-/-三组子宫动脉血管壁张力、力学特性和血管结构参数未见差异。  ④在RGS2+/+组中应用PTX未见子宫动脉血管肌源性紧张度发生改变,而在RGS2+/-和RGS2-/-组小鼠中,相同浓度的PTX能够降低子宫动脉血管肌源性紧张度。而在血管管腔内压力值为80mmHg时,PTX可以将RGS2+/-和RGS2-/-组子宫动脉血管肌源性紧张度降至RGS2+/+组水平。Gq/11抑制剂,WU-07047应用于RGS2+/+、RGS2+/-和RGS2-/-组子宫动脉血管实验,在各个管腔内压力值下,能够显著降低各组小鼠子宫动脉血管肌源性紧张度至相同水平。  ⑤在应用毒胡萝卜素孵育血管后,RGS2+/+和RGS2-/-组小鼠子宫动脉血管肌源性反应几乎全部消除,且组间未见差异。应用兰尼碱后,RGS2+/+组子宫动脉血管肌源性紧张度较基线显著增强,兰尼碱可使RGS2+/+组的血管肌源性反应增强至RGS2-/-组水平(血管管腔内压力40到140mmHg)。而兰尼碱和TPEN共同孵育子宫动脉血管后,RGS2+/+和RGS2-/-组小鼠子宫动脉血管肌源性反应几乎全部消除。  ⑥RGS2-/-组细胞内Ca2+浓度显著高于RGS2+/+组(P<0.01)。在细胞被兰尼碱预处理后,在RGS2-/-组中,由Ca2+-free PSS所引发的荧光信号显著降低(P<0.01)。而在有兰尼碱存在的情况下,由Ionomycin所激发的fura-2荧光信号在RGS2+/+组中是增强的(P<0.01),而在RGS2-/-组中是减弱的(P<0.01)。  结论:  1.临床研究中所观察到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医证型主要为脾虚湿盛证,肾虚水泛证,脾虚肝旺证,阴虚肝旺证。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产次、血压值相关,为临床制定中医治疗方案提供了基础。  3.实验研究中发现RGS2基因的缺失可以导致小鼠子宫动脉血管肌源性紧张度和血管阻力的增加,子宫动脉血流速度降低,从而导致子宫灌注下降。  4.Gq/11和Gi/o信号通路的激活是子宫动脉血管肌源性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RGS2则通过负向调节子宫动脉血管平滑肌中的Gq/11和Gi/o信号通路,进而调控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影响子宫动脉的舒缩反应,以维持正常的子宫动脉血管腔内直径和血流量。  5.RGS2基因的缺失可能增加了细胞质内钙池的数量,并通过影响内质网上的RyRs来细胞改变内钙离子潴留和释放。  6.RGS基因因其可以调控动脉舒缩反应,故在器官组织灌注尤其是子宫灌注中起到关键作用,这为将来发展一种特异性针对子宫动脉功能失调引起的子宫-胎盘灌注不足诊断和治疗的方式,进而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尤其是子痫前期,这与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不谋而合。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主要通过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培养实验,观察固本防哮饮及其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对脂多糖(LPS)诱导BEAS-2B细胞中IL-2、IL-5、TNF-α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用L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