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数据库资源高可用性的研究

来源 :河海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illing_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业务领域中日益广泛的应用,提供高可用性的服务也就越来越重要。数据库资源高可用性是指,尽可能地保证数据服务的正常运行,并在数据服务出现故障时,由备用数据源在极短的时间内继续提供服务,转换过程相对用户是透明的。 并发控制领域的死锁是分布式系统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导致数据库资源不可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的分布式数据库通常采用加锁实现并发控制,通过撤销事务来打破死锁环路,但是仍然存在基于多粒度锁模式下的粒度转换引起的死锁可能性。 在本文提出的基于日志的高可用模型设计中,包括有数据通信层、数据源配置层、监视层、数据库状态控制层、命令转换层、日志层等多个模块结构。本文的对日志层进行了研究,包括异构数据库环境下的日志类型、日志格式、日志空间、日志同步和日志恢复等问题。 基于数据冗余的日志恢复机制是实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资源高可用性的重要方式。系统中的所有共享数据资源,将根据用户的需求存在一个或多个副本,并且由系统自动保证这些副本的一致性。当系统中某个数据源出现故障后,对该数据源的访问将自动转移到作为副本的备用数据源。当故障数据源恢复服务后,日志系统将恢复其故障期间未完成的操作,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因此,当系统中一个或几个节点的失效,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服务。而当系统正常运行时,日志系统通过LSN自动维护日志记录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尽可能发现被测试软件中的缺陷和错误,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但是,随着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软件测试也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原有的IP地址资源显得越来越稀少,无法满足今后网络继续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日益突出的问题,IPv6协议应运而生。IPv6协议采用
图像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图像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机器视觉、医学、通信、天文学、生物学等重要的
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人类已然进入了信息化社会。计算机网络在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都施加着自己的影响力,人类的许多生活习惯和行为都随之发生
互联网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安全隐患,尤其是个人信息的泄露造成的不良影响十分广泛。因此,个人信息的保护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无线环境下的身份认证
随着以因特网为主体的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特网上的信息呈指数级增长,信息增长带来了双面的效果。一方面,可以从因特网上
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日益增强,因特网(Internet)技术的广泛普及和网络带宽不断提高,大量的图象信息不断地产生。如何从这些海量图象数据中搜索人们感兴趣的图象并有效利用这些
以金相学理论基础,金相检测是一种用于研究金属材料内部结构组织与材料性能之间关系的检测技术。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金相检测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材料设计、分析加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其核心业务向互联网转移,网络安全作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呈现在人们面前了。网络入侵的风险性和机会性也相应地急剧增多,设计安全
GPRS网络在我国已经投入商业运行,加上近年来以ARM为代表的32位微处理器迅猛发展和因特网在我国的普及,为以高性能微处理器为核心,利用GPRS网络和因特网实现嵌入式系统的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