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尤其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思路的提出,来华学习汉语的中亚留学生越来越多,其中的东干族留学生是非常独特的一个群体。东干族是一百多年以前生活在陕西和甘肃,因为一些特殊历史原因被迫迁移到今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境内的回族人的总称。其语言构成较为复杂,是由关陇方言、本国语以及俄语组合成的“大杂烩”。因而,东干族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有其特别之处,有值得关注之处。本文旨在调查研究东干族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根据其动机特点提出一些教学建议。本文首先研究阐述了国内外二语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并根据这些理论且结合东干族留学生的特点制定调查问卷,然后对三所大学100名学生发放问卷,最终有效问卷包括东干族留学生41份和非东干族中亚留学生43份。通过对问卷问题的分析,笔者将动机分为五类动机类型和一类动机行为,分别为文化融入型动机、发展工具型动机、成就型动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学习情境动机及动机行为。随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做了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级别以及不同学习类型的东干族留学生在各动机类型上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2.东干族留学生的文化融入型动机、发展工具型动机以及内在动机均与动机行为呈正相关。3.与非东干族中亚留学生相比,东干族留学生的学习动机整体较高,尤其是在文化融入型动机、发展工具型动机及外在动机上差异显著。由此可知,东干族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更加有兴趣,也更加乐意将汉语作为未来自身发展的工具,这是因为东干族留学生对中国有更加浓厚的感情。最后,笔者结合调查研究结果及已有的动机理论与教育理论,分别从课程及教师两大方面对提高东干族留学生学习动机提出了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