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及河口烃类有机物的分布特征及源解析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世界上著名的高浊度河流,其陆源碳的入海对渤海乃至整个西北太平洋边缘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会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更好的了解黄河及河口地区有机碳来源及其迁移转化规律,本论文采用正构烷烃、多环芳烃和脂肪酸三种烃类化合物作为生物标志物,对黄河不同区段以及黄河口水、悬浮颗粒物、沉积物中三种烃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物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对黄河口利津站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也作了探讨。本文内容主要有五部分:①黄河流域正构烷烃的分布及物源分析;②黄河流域脂肪酸的分布及物源分析;③黄河流域多环芳烃的分布及物源分析;④黄河口悬浮颗粒物中烃类化合物的分布及其对有机碳运移的解释;⑤黄河口沉积物中烃类化合物的分布及其对有机碳运移的解释。主要实验结果和结论如下:黄河水体正构烷烃浓度为5μg/L-31.57μg/L,脂肪酸总浓度在1.63μg/L-40.09μg/L之间,16种多环芳烃的总浓度为118.27 ng/L-979.15 ng/L。烃类化合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TSS是水体中烃类化合物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浮游生物及微生物等对烃类化合物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正构烷烃以陆源优势为主,脂肪酸以水生源为主,总体上黄河上游水体有机质陆源优势强于中、下游,下游水生源优势较强。多环芳烃除银川以高环为主外,其余断面均以2-3环为主。各断面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草木、煤等的燃烧,潼关、银川受到一定程度的石油污染。除贵德和刘家峡外,其余断面溶解态苯并[a]芘均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黄河口颗粒态正构烷烃和正脂肪酸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差异,4月,正构烷烃含量为7.01μg/g-33.62μg/g,正脂肪酸含量为2.11μg/g-14.59μg/g,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加。正构烷烃L/H比值为0.41-0.65,在高盐度区水生源优势最强,在盐度1-13区间,呈现较强的陆源优势;9月,正构烷烃含量为11.83μg/g-74.80μg/g,正脂肪酸含量为8.8 1μg/g-49.23μg/g,整体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降低,9月低盐度区L/H比值与4月相近,高盐度区低于4月,说明9月高盐度区陆源优势强于4月,分析认为沉积物再悬浮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黄河口淡水区多环芳烃含量为393.16 ng/g,主要来源于热解源,混合区PAHs含量为781.35 ng/g,受石油源和热解源共同影响。论文对黄河口利津站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随悬浮物的粒级分布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烃类合物的含量在不同粒级颗粒物中的分布具有很大的差别。与POC随粒级的分配趋势相近,烃类化合物也主要分布在小颗粒粒级中,小于32μm的细颗粒承载了绝大部分的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调查显示黄河口颗粒态正构烷烃受陆源和水生源的共同影响,其中细颗粒悬浮物中水生源正构烷烃的优势更为明显;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热解源,32-63μm粒级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燃烧源贡献最低。黄河口表层沉积物正构烷烃含量为0.38μg/g-2.55μg/g,正脂肪酸含量为0.08μg/g-0.26μg/g,多环芳烃含量0.371μg/g-0.650μg/g。烃类化合物分布特征不同,从空间分布趋势看,南线受黄河水影响较强,除正脂肪酸在口门附近较高外,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含量都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正构烷烃以陆源为主,正脂肪酸主要以水生源为主。综合分析,认为黄河口南线沉积物有机质随离岸距离的增加,受陆源影响减弱,受水生源的影响增强。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热解源,中环多环芳烃呈现较为明显的优势。北线受黄河水影响较弱,整体呈现陆源和水生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受胜利油田及陆源污染的影响,在口门附近3种烃类化合物含量都比较高,正构烷烃色谱峰显示存在微弱的不能分辨包状组分,多环芳烃也呈现燃烧源和石油源共同来源。
其他文献
一、学前特殊教育政策法规回顾1788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中规定要保障所有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各级政府按照宪法规定,确立了就学义务制,但当时大部分残疾儿童被排除在学校
《金瓶梅》第十一回"激打"为写妻妾争宠的第一次波浪。西门庆等吃荷花饼,引起厨房风波。潘金莲被宠爱。雪娥骂秋菊、春梅,不甘受辱,渴望抗争。得宠的大丫头春梅与失宠的妾妇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陕北延安、山西武乡县创建了延安鲁艺和晋东南鲁艺两所艺术院校。两所院校关系密切,延安鲁艺教员参与了晋东南鲁艺的创建,而晋东南鲁艺最终也被
<正>自2005年以来我省举全省之力推出"多彩贵州"系列活动,挖掘和传承厚重的民族文化与当代先进文化的和谐发展,充分展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展现了我省精
<正>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1913—1976)是20世纪中叶英国最富国际影响力的作曲家。他笔耕不辍,大量优秀之作使英国音乐重又回到欧洲音乐的峰巅;他避居一隅,通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