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韩国不少人都翻译过《红楼梦》。在翻译过程中,一个难题是中文熟语翻译。因为中文熟语蕴含着中文和中国文化特有的性质。这里的“熟语”先限定为成语、俗语和歇后语。那么1945年韩国光复以后出版的现代《红楼梦》韩译本如何翻译《红楼梦》里的熟语?本论文的问题以此为主,逐个探求韩译本对熟语翻译的特征以及评价每个韩译本。本文把研究对象决定为现代《红楼梦》四种韩译本。首先这本论文定义的“现代”意味着韩国1945年光复以后。韩国脱离外国的殖民统治后,社会慢慢恢复起来,也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慢慢开展起来了。从此以后,几位翻译家翻译过《红楼梦》。本文在此翻译本当中选择四种译本,因为这些既是“单译本”又是“完译本”。“单译本”指的是直接把中文版《红楼梦》翻译成韩文版的,就不是重译本。“完译本”指的是从《红楼梦》第1回到第120回都翻译好的译本。四种翻译本分别是,(1)“(?)(崔溶澈),(?)(高旼喜)翻译.《(?)(红楼梦)》1-5.韩国:(?)(nanam)出版社,2009.”、(2)“(?)(洪尚勳)翻译.《(?)(红楼梦)》1-7.韩国:(?)(sol)出版社,2012.”(3)“一、延边大学红楼梦翻译小组翻译.《(?)(红楼梦)》1-4.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78.(以下简称“《1978延边本》”)/二、延边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小组翻译.《(?)(红楼梦)》4册.韩国:(?)(olje)出版社,2016.(以下简称“《(?)本》”)”和(4)“一、(?)(安义运),(?)(金光烈)翻译.《(?)(红楼梦)》1-5.北京:外文出版社,1978.(以下简称“《外文本》”)/二、(?)(安义运),(?)(金光烈)翻译.《(?)(红楼梦)》12册.韩国,首尔:(?)(清溪)出版社,2007.(以下简称“《(?)本》”)”。本文先根据(?)(Choi,Kwang Sun)《<红楼梦>熟语研究》,把《红楼梦》里的熟语分类成成语,俗语和歇后语。然后本人分析每个翻译本如何翻译了成语、俗语和歇后语。在观察翻译内容时,本人记录有特点的地方,以方便分析四种翻译本的特征。分析结果,四种翻译本的熟语翻译有五个特征,分别是“用韩文熟语来代替”、“特殊直译”、“注释”、“省略”和“错”。所以本文在概括四种翻译本特征的时候,根据这些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四种翻译本在翻译上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点。一个值得注意的共同点是,四种翻译本的翻译者都尝试采用“用韩文熟语来代替”。如果韩文熟语能直接代替《红楼梦》中文熟语的话,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因为“用韩文熟语来代替”既能表现出该熟语的意思,也能给韩国读者带来“熟语”的气氛。这可以是在韩译本翻译《红楼梦》熟语上的一个成就。差异点也体现在主要五个翻译特征上面。就是说,有些翻译本多做过“用韩文熟语来代替”,但有些翻译本却不是。并且,有些翻译本把注释插入得多,但是有些翻译本却不是。关于“特殊直译”、“省略”和“错”,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这些区别直接影响到每个翻译本的评价。因为这主要五个特征存在与否与翻译本的优劣密切有关。“用韩文熟语来代替”自然是最好的翻译方法,也是韩语《红楼梦》翻译的一个特色。所以在结论再梳理了“《红楼梦》熟语翻译”当中出现了哪些“用韩文熟语来代替”,分析在四种韩译本之间有没有继承的地方。在四种翻译本当中两种是70年代出版的,另外两种是21世纪以后出版的。分析结果显示,21世纪以后出版的两种韩译本,对于有些熟语翻译采用跟70年代的两种版本一样的用韩文熟语来翻译中文熟语。但是对于有些韩文熟语,最近的两种韩译本没采用以前版本的成果。因此,可以说明前代的翻译者和后代的翻译者之间缺乏有关《红楼梦》翻译的经验交流。或者说后来的《红楼梦》翻译者没能对前辈译著所取得的成就加以继承。也许,翻译者之间也许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后起者不承认上一代出版的翻译本成就。总之,通过这份论文,本人希望后代的翻译者能从此研究得到启发,期待出版更完善以及更易懂的《红楼梦》韩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