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两种麻醉方法下行下腹部开腹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发生情况,研究经硬膜外注入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对下腹部开腹手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47例择期行下腹部开腹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25例,实验组(B组)22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诱导,患者入睡后静注维库溴铵6~8mg,两分钟后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麻醉维持: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维持,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术中根据患者血压及心率调整静脉药靶控浓度。A组于手术切皮前和缝皮前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B组于手术切皮前10min向硬膜外腔注入0.2%罗哌卡因复合1μg/ml芬太尼,每隔1h及缝皮前向硬膜外注入0.2%罗哌卡因5m1复合1μg/ml芬太尼。患者清醒拔管后,A组患者安装静脉镇痛泵,B组患者安装硬膜外镇痛泵。记录两组患者静脉麻醉药用量、清醒及拔管时间;记录患者入室后(To),插管前(T1),切皮时(T2),探查腹腔时(T3),关腹时(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后1h(T6)、4h(T7)、8h(T8)、12h(T9)、24h(Tio)、48h(T11)SBP.DBP.HR,记录T6~T11时点VAS评分,记录术后第一天及第二天镇痛泵使用情况,采用Von Frey Hairs测定术后第一天及第二天触痛阈及机械痛觉过敏范围,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24例,B组21例患者完成研究。(1)B组患者静脉瑞芬太尼及芬太尼用量少于A组,B组患者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 B组患者SBP在T2~T8时间点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0比较,A组患者SBP在T1、T2、T4及T9-T1l时间点降低,DBP在T1、T2、T4及T11时间点降低,HR在T1~T11时间点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SBP在T1~T11时间点降低,DBP在T1、T2、T4及T6-T11时间点降低,HR在T1~T11时间点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组患者T6-T11时点VAS评分低于A组,B组患者术后第一天及术后第二天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术前比,两组患者触痛阈在术后第一天及第二天均降低,机械痛觉过敏范围均变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患者触痛阈在术后第一天及第二天均低于A组,机械痛觉过敏范围在术后第一天及第二天均较A组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B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用量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硬膜外注入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减少全麻下行下腹部开腹手术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缩短患者清醒及拔管时间,有效减轻痛觉过敏的发生,提供良好术后镇痛,可安全用于下腹部开腹手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