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利用Liang&Anderson(2007)创建的泛函工具多尺度子空间变换(MWT)以及基于多尺度子空间变换的正则传输理论(Liang,2016)和局地多尺度能量与涡度分析方法(MS-EVA)对北半球各大陆上的几次极端寒潮事件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北半球冬季发生在北美、东亚以及欧洲这几个地区的这几次寒潮背后的动力机制完全不同。本文将寒潮过程中的各个变量场重构到了两个或三个正交的子空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Liang&Anderson(2007)创建的泛函工具多尺度子空间变换(MWT)以及基于多尺度子空间变换的正则传输理论(Liang,2016)和局地多尺度能量与涡度分析方法(MS-EVA)对北半球各大陆上的几次极端寒潮事件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北半球冬季发生在北美、东亚以及欧洲这几个地区的这几次寒潮背后的动力机制完全不同。本文将寒潮过程中的各个变量场重构到了两个或三个正交的子空间上,各个子空间包含互不重叠的时间尺度范围,又都具有时空局地性。经过重构后的变量场可以将寒潮事件完全地从其它子空间中剥离出来,更直观、信实地反映出寒潮事件的本质。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在2019年1月的北美地区的极端寒潮并非如广泛报道的北极冷空气南下那么简单的冷事件,在寒潮子空间重构场上,它是一个自西向东分别表现为暖-冷-暖位相的定常波,大众关注的只是位于美国中西部及加拿大部分地区的寒潮中心,实际上其两边的大气是增温的,两个暖中心分别位于北美西部和大西洋上空。这次极端寒潮虽然是由于极地冷空气南下触发的,但造成北美气温奇低且时间持久的根本原因则是北美地区发生的强斜压不稳定,而斜压失稳又是由在北美大槽的构架下温度异常和风异常的同步化造成的。温度场和风场之间的同步化使得斜压失稳达到极值,从而使这个定常波的振幅达到最大值,促使寒潮爆发式地增长。研究还指出,用温、流同步化可以作为此类寒潮的一个预报指示因子。2016年发生在东亚地区的一次寒潮事件则与乌拉尔山地区的阻塞形势有关,北半球欧亚大陆上空的倒Ω流场为冷空气的堆积提供了很好的环流形势;造成冷空气大幅南移的动力因子是东亚地区发生的强混合不稳定。换言之,此寒潮期间东亚地区大气系统既发生了斜压失稳,又有正压失稳。不同于前两者,2018年2月末欧洲地区的一次极端寒潮的成因则与北大西洋涛动的位相转变有关。在寒潮发生前,北大西洋涛动一直是正位相;寒潮爆发时,北大西洋涛动由正位相转为了负位相。本研究进一步借助梁氏因果分析方法证明了负位相的北大西洋涛动是影响欧洲地区温度变化的一个因(通过了90%的显著性检验),这种因果关系无论在高空还是地面都很显著。这也就是说,此次发生在欧洲地区的寒潮事件其实是由北大西洋涛动由正位相转为负位相造成的。总之,本文通过对北半球中高纬度三个大洲上的三个极端寒潮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北半球冬季北美、东亚以及欧洲地区的寒潮有着完全不同的动力学机制。从流场的角度来看,北美地区的寒潮本质是一个定常波,东亚地区的寒潮是由于乌拉尔山阻高的形变造成的,而欧洲这个寒潮的形成则与北大西洋涛动有关。从其物理场背后动力机制的角度来看,北美寒潮是由温-流同步使得波列区斜压失稳最大化造成的,东亚寒潮爆发是由于东亚地区发生了强混合失稳,而欧洲寒潮则与北大西洋涛动的位相转变(由正转负)有关。在北美寒潮中,我们还提供了一个动力预报因子,即可以利用温度和流场的同步作为快速降温预报的一个指示因子,且利用温-流之间的同步可以至少提前一周对寒潮做出预报。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庆大霉素-富血小板凝胶治疗慢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所致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64例慢性MRSA感染所致骨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n=30)、研究组(庆大霉素-富血小板凝胶治疗,n=34)。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治疗后6 h细
<正>财务共享是企业想要获得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现阶段研究的重要内容。想要促进企业财务共享的顺利展开,需要充分结合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手段,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维护改善,降低财务运营的资金投入。基于此,本文对企业税务共享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税务共享一体化建设流程以及智能管控策略,建设科学化的企业税务共享平台,为企业财务共享提供重要帮助。
2022年是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第9年。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四川观察”不断探索媒体融合之路,从“融合”到“深度融合”,再向“纵深”推进,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进行战略布局,构建一体化全媒体组织架构,推进公司化运营改革。在重大主题报道过程中进行融合创新,始终筑牢主流媒体护城河,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在内容和渠道两方面发力,打造内容融合新生态,构建立体化传播格局;改变传播语态和形态,创新融合报道方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教育产生了新的诉求,教师教育变革的趋势逐渐明晰,要求从注重知识扩展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学校教育到教育的终身化和生活化,从标准化教育到个性化教育。具身学习理论强调身体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将学习与行动、情境和学习主体的体验结合起来,以有效地规避传统教育的弊端,其理论内容启发教师教育要做到在行动中培养创新能力、创设有利于终身学习的环境、基于教师经验进行教育。
<正>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车身冲压件侧围后翼处的副定位孔冲翻一体的工艺,针对侧围模具后保险杠处的强度及孔的精度要求,重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冲翻一体机构在汽车侧围模具开发中的实际应用,此机构不仅可以满足高速的生产需要,又不受环境影响,还可以保证模具本体的强度,提高侧围副定位孔的精度。
无线通信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由于无线信道是开放的传输环境,隐私信息通过这种媒介进行传输,容易导致信息的泄露。隐蔽通信技术通过将隐私信息隐蔽到环境噪声中,使窃听者无法察觉信息的传输,从而保证隐私信息的通信安全。然而,无线信道存在衰落效应,并且信道衰落不可控。虽然5G物理层技术能够适应时空变化的无线环境,但无法主动配置无线传播信道,这些因素增加了实现隐
利用叠加的地面至500hPa平均温度场的欧洲数值预报图分析了1989~1997年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的寒潮天气过程,总结出寒潮预报的经验指标。这项工作是对数值预报产品深加工的过程。
<正>众所周知,新药研发是一项高投资、长周期、高风险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传统的药物研发范式中,分子设计、合成和筛选各个环节的效率相对低下,导致长期以来模拟创新成为新药创制的重要策略。此外,靶向治疗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靶点扎堆或耗尽的现象,且相当比例的药物靶标属于所谓的“无药可靶”或“不可成药”蛋白。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等现代学科的迅速发展,涌现出一些药物研发新靶标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意蔓延,隐匿周期长,传播性强,感染率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抗病毒药物种类繁多、作用特点不尽相同,应用于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缺乏确切证据,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本文对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大分子生物药物、中药等治疗新冠肺炎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用法用量、治疗药物监测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冠肺炎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