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鳞癌恶性程度与外周血MDSC、Th17、IL-17、IL-12相关性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通过比较正常人群与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MDSC和Th17变化以及IL-17和IL-12表达量的差异,探讨上述检测指标在口腔鳞癌分期中的临床意义,并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  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住院并手术的34名OSCC患者,其中女18例,男16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按照WHO以及国际抗癌联盟临床分期标准,34名患者中Ⅰ、Ⅱ期患者共计18例,Ⅲ、Ⅳ期患者共计16例。对照组标本来自于所招募的16例健康志愿者,其中女性9例,男性7例,年龄20-59岁。采集34例患者术前清晨空腹静脉血及16例健康志愿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MDSC和Th17比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和IL-12表达量。实验结果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  结果:  1.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并且临床中晚期(Ⅲ、Ⅳ期)患者MDSC水平显著高于临床早期(Ⅰ、Ⅱ期)患者(P<0.05)。  2.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并且临床中晚期(Ⅲ、Ⅳ期)患者Th17水平显著高于临床早期(Ⅰ、Ⅱ期)患者(P<0.05)。  3.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中IL-17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并且临床中晚期(Ⅲ、Ⅳ期)患者IL-17水平显著高于临床早期(Ⅰ、Ⅱ期)患者(P<0.05)。  4.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中IL-12表达量则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且临床中晚期患者 IL-12水平较临床早期患者明显偏低(P<0.05)。  5.患者外周血中MDSC比例与 IL-17表达量呈正相关性(r=0.793,P<0.001),IL-17与IL-12存在负相关性(r=0.553,P=0.001),但MDSC比率和Th17比率之间以及IL-17与Th17比率之间无相关性。  结论:  1.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MDSC、Th17、IL-17升高显著, IL-12则显著降低。提示在非可控性炎症转变为癌的发展过程中上述炎性因子和细胞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2. OSCC患者外周血MDSC与IL-17呈正相关,提示MDSC的增殖与IL-17升高有密切关系,两者可能间存在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协同作用。  3. IL-12与 IL-17呈负相关关系,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负向调节机制,降低了机体对肿瘤的抵抗能力。  4. MDSC比例以及IL-17升高均与Th17比例升高的相关性不明显,提示IL-17在OSCC患者外周血中的升高并非主要因为于Th17细胞的增多所导致,而可能有其他重要来源,Th17细胞增多在MDSC的增殖过程中作用有限。
其他文献
目的:制造兔VX2腿部肿瘤模型的荷瘤兔后。通过比较氩氦刀治疗荷瘤兔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氩氦刀治疗荷瘤兔细胞免疫的早期影响。   方法:   (1)将30只荷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