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朗山高海拔隧道施工期供氧标准及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xim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OBAOR)"经济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施,我国西部地区迅猛发展,川藏公路、铁路陆续提入规划设计,高海拔特长隧道数量快速增长。海拔高度对隧道施工分阶段人员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分别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下降,施工人员处于高寒环境;海拔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氧含量减小,导致施工人员出现缺氧反应。巴朗山公路隧道位于省道303线,洞口平均海拔高度约为3850m,是打通西部旅游小西环线、促进川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也是四川省公路科技重点项目。为获得高海拔地区隧道施工分阶段人员需氧量的预测方法并为供氧技术提供设计依据,特依托巴朗山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开展了高海拔地区隧道施工分阶段人员劳动强度和施工工序对应关系的研究、制定了劳动强度和需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氧气浓度随隧道长度变化的预测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可选的供氧方案。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基于高海拔环境对施工人员人体机能的影响分析,结合海拔高度与人体气管气氧分压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高海拔施工起始供氧高度建议值。根据高海拔劳动强度分级,得到海拔每升高1000m,劳动强度约升高一个等级的结论,同时首次提出了劳动强度、海拔高度共同对人员耗氧量的影响关系,确定了施工人员供氧量标准。(2)采用Fluent流体力学计算软件就不同开挖深度、施工机械功率、隧址区氧浓度对隧道内氧气浓度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氧气浓度逐渐减小,并建立了隧道内氧气浓度预测关系式。(3)基于巴朗山隧道氧浓度预测方法及氧浓度预测值,提出了巴朗山隧道施工分阶段人员供氧量。(4)基于巴朗山隧道个体式供氧和弥散式供氧现场实验,对比了个体式供氧与弥散式供氧的优缺点,确定了巴朗山隧道施工分阶段供氧方案,并结合现场测试供氧效果,提出供氧方案的优化方式。通过对施工分阶段人员供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为实现巴朗山隧道安全、快速、高效的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确保了高海拔隧道施工人员的生理安全,为其它类似高海拔隧道施工需氧量的预测以及供氧方案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学位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时,能源紧缺问题日益突显。因此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
学位
随着抗震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耗能减震器应用于工程中。本文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耗能减震器-pall摩擦耗能减震器、粘滞耗能减震器和拟粘滞摩擦耗能减震器的耗能特性及减震性
地下结构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灾害防治也得到了相当重视,1995年以来的地下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情况使人们看到了地下结构抗震的重要性。了解影响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因素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发展迅猛。而桩基础往往又是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的首选方式,因而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中,仍
学位
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由组合梁和钢柱组成的框架本文称之为组合框架。组合框架受力时组合梁刚度是变化的,刚度突变分界点的确定对于准确反映组
顶推施工于半个世纪前首次出现,发展至今应用广泛。顶推施工具有不影响桥下既有线路运营、安全可靠、施工周期较短等诸多优点。虽然顶推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顶推施工多数用于
磁轨之间的电磁力是磁浮系统车桥耦合振动区别于轮轨系统车桥耦合动力学的核心问题。以往的磁浮车辆轨道梁耦合振动研究多采用线性等效弹簧阻尼来模拟电磁力,不考虑主动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