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choledochalcyst,CCC)是一种少见的胆道系统的囊性或梭形扩张畸形。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为高。关于它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它的发生与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obiliarymaljunction,PBM)、胆总管远端狭窄、肝内胆管扩张、以及肝脏组织学异常有关。胆总管囊肿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如胆汁淤积、胆管炎、胆结石、胰腺炎、以及胆管癌等。其临床表现因种族和年龄的不同有着较大的差异。典型的三联征是:腹痛、黄疸、腹部包块。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胆总管囊肿患者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可以被诊断出来,包括胎儿、儿童和成人。对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治疗上主张早期采用囊肿切除、肝管和空肠吻合术(Roux-en-Y手术),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减少合并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儿童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具有明显的微创优点。p53基因是属于抑癌基因,ras基因介导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多种细胞外信号的信息通路,二者在人胚胎胆总管发育中的作用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收集不同胎龄胎儿胆总管、早产儿尸体和新生儿尸体胆总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p53和ras在人胚胎胆总管发育各阶段的表达,初步探讨p53基因和ras基因在人胚胎胆总管发育方面作用。同时收集成年胆总管囊肿,儿童胆总管囊肿和足月新生儿尸体胆总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检测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法观察C-myc蛋白在胆总管囊肿的表达情况,初步分析β-catenin、C-myc在CC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探讨CCC患者临床、病理、影像特点,不同手术方式在CCC患者治疗中的价值;进一步了解CCC患者病理演变,以期对CCC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p53及ras在人胚胎胆总管形态发育中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p53及ras在组织器官发育以及肿瘤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人胆总管发育中的表达了解较少。本实验旨在探讨p53及ras在人胆总管发育中的表达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1例早产儿尸体及自然流产胎儿、新生儿尸体胆总管标本检测p53及ras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观察p53蛋白的表达,并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胆总管标本相对照。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分析p53及ras在人胆总管发育过程中表达趋势。结果:p53在胆总管中阳性表达呈棕褐色,呈细胞质表达,在胚胎各期IHC均显示p53阳性表达,在胚胎12W、16W、25W、28W、32W、37W、40W期间,阳性表达积分(QS)分别为637、798、1352、1303、2806、1512、1194。在人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均存在ras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在胚胎12W、16W、25W、28W、32W、37W、40W期间,阳性表达积分(QS)分别为1561、1423、784、868、691、722、300。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胎儿组胆总管P53蛋白相对表达量为2.3175±1.2373,而对照组胆总管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9738±0.6947,两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53及ras参与正常人胆总管胎儿期发育,ras在胎儿12W发挥较强作用,而p53在胎儿30W发挥较强作用。 第二部分:β-catenin、C-myc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β-catenin及C-myc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关其在人胆总管囊肿进展和演变方面的作用了解较少,本实验旨在探讨β-catenin及C-myc在人胆总管囊肿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了解胆总管囊肿的演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对不同组别的患者(成年胆总管囊肿12例,儿童胆总管囊肿12例,足月新生儿尸体胆总管12例)分别检测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法观察C-myc蛋白在胆总管囊肿的表达情况。结果:β-catenin表达的图像分析指标MQS在三组(成人胆总管囊肿组、儿童胆总管囊肿组、与正常足月儿胆总管组)分别为1401.5148±267.2406、1653.6644±565.0942、990.7067±447.73137,三组间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81),采用Dunnet检验显示:成人胆总管囊肿组、儿童胆总管囊肿组MQS均较与正常足月儿胆总管组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成人胆总管囊肿组与儿童胆总管囊肿组MQS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myc表达的图像分析指标MQS在三组间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93),采用Dunnet检验显示:儿童胆总管囊肿组MQS均较与正常足月儿胆总管组、成人胆总管囊肿组高(P<0.05),但成人胆总管囊肿组和正常足月儿胆总管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儿童胆总管囊肿患者与对照组C-myc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0070±0.6629、0.4263±0.1021,两组间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60)。结论:β-catenin在儿童、成人胆总管囊肿患者中表达增高,C-myc在儿童胆总管囊肿患者中表达增高,Wnt信号经典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儿童胆总管囊肿的进展与恶性转化。 第三部分:胆总管囊肿病理基础、影像及临床特征-回顾性病例分析 目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患者常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胆汁淤积、胆道结石、胆道慢性炎症和胰腺炎等,早期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本研究收集一组CCC患者资料,比较CCC患者影像资料、病理组织学、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对该病的全面认识,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目的。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胆总管囊肿病人87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前检查影像资料、手术方法、术中胆道造影、病理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资料由两位有经验的高年资医师独立评判,得出一致意见,并对所有CCC患者术后进行随访。结果:CCC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80.46%),其次为黄疸(19.54%)和腹部包块(10.34%)。其中,婴幼儿患者中,以腹部肿块、黄疸和陶土样便为首发症状,儿童组患者中,以腹痛、发热和呕吐为主要症状。在成人患者中,以腹痛、黄疸和腹部肿块为主要症状。黄疸在儿童患者中较成人患者中高,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结果显示CCC患者囊壁粘膜下层由致密纤维组织及散在弹力纤维、平滑肌纤维组成,囊肿壁内衬上皮部分或全部脱落,伴有不等量慢性炎细胞浸润。82例行一次性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先行胆道外引流后二次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1患儿行开放性手术、34例行腹腔镜手术,在手术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在手术时间上腹腔镜手术组有所缩短,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短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月~9年,患儿无胆道梗阻、胆管炎、肠梗阻和胆道肿瘤发生。在儿童组中,46例行CT检查,均确诊CCC,其中9例合并PBM;41例患儿行超声检查,均诊断为CCC。25例患儿行MRCP检查,均诊断为CCC,其中17例合并PBM。74例患儿成功行术中胆道造影,60例合并PBM。CCC影像和手术分型:Ⅰ型61例,Ⅱ型有3例,Ⅳ型有22例,Ⅴ型1例,未发现Ⅲ型者。结论:CCC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黄疸和腹部肿块,CCC患者应早期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优势,与开放性手术在治疗上具有相似的疗效。超声、术中胆道造影、CT和MRCP均对CCC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可显示胆管扩张及并发症。MRCP可以明确显示CCC及胰胆管共同管,可作为诊断和随访CCC的首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