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纪录片的可视性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1988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的辉煌后,我国纪录片现在正面临着收视率低下以及生存困难的困境。导致这个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许多纪录片还只是消极地反映生活,所以这些纪录片没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不能打动观众,不能感染观众的情绪,不能使观众得到美感享受,简而言之,就是因为这些纪录片缺乏可视性。 纪录片的可视性研究是纪录片理论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它对我国的纪录片创作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对纪录片可视性的理解与认识,直接影响到我国纪录片创作未来的前景。文章针对我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对可视性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观众心理学的角度对纪录片可视性进行了视知解构,并进一步研究了纪录片可视性的消解因素以及如何营造纪录片可视性。 纪录片可视性是指构成电视纪录片的各种要素,按照纪录片创作规律和电视特点,以美的形式,在纪录片中营造出的值得人们看下去的显著特征。从观众心理学的角度,纪录片可视性的视知解构可以分为感知层面的可视性,理解层面的可视性以及审美意会层面的可视性。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纪录片可视性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技术设备的发展,创作观念的改变,观众收视需求的变化,纪录片题材的变化而变化。 纪录片可视性的营造。首先是在纪录片创作中不能违背真实性原则,其次,要有强烈的电视意识,善于用电视语言符号去描述事件,表达思想。第三,采用故事化叙事策略,吸引观众。 真实性是营造纪录片可视性时一个不能动摇的原则,真实及非虚构是纪录片区别于其他艺术种类的一个基本特征,纪录片失去真实也是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纪录片可视性的营造必须是在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下,调动丰富多样的创作手段营造纪录片的可视性,达到纪录片真实性与可视性的完美构建。
其他文献
财经媒体是较为“年轻”的媒体类型。其特殊的资本、组织和专业优势,为自身形成了一个管制相对宽松的行动空间,因而也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和实践新闻专业主义的媒体。另一方面,我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