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是世界各国及地区共同奋斗的目标。存款保险制度自1934年在美国建立以来,作为金融安全网之一,保护储户利益,同时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但发挥存款保险机制最大的弊端在于道德风险,从存款保险定价的一般经济学角度考虑,基于风险的存款保险定价由于能够暴露出银行的风险,因此能够减缓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但是由于银行具有套利的内在动机,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存款保险的道德风险表现为监管套利和一些银行抱有“大而不倒”的心理。美国次贷危机从最开始的流动性风险到清偿力风险,尤其是大的金融机构的倒闭挑战了监管当局的监管思路。本文在基于有关存款保险定价的国际规则的基础上,指出基于风险的存款保险定价模型需要遵循的经济学原则。在提出原则的框架下分析存款保险的理论模型和各国实际采用的定价模型,探讨我国基于风险的存款保险定价的定价思路与建议。本文首先指出国内外基于风险的存款保险定价方法和定价思路的相关理论,比较经典的定价方法主要有期权定价方法和预期损失定价方法。接下来探究基于风险的存款保险定价的一般经济学分析防范道德风险的机制机理。有关存款保险的国际准则虽然肯定了基于风险定价能够减缓道德风险,但却忽视了银行的监管套利,同时有些银行抱有“大而不倒”的心理,因此为了克服上述道德风险,本文对期权定价和预期损失定价以及各国定价模型作出分析。结果发现,期权定价模型由于基于市场指标,追求绝对的公平定价,因此具有局限性,同时预期损失定价模型的公式本身并不是很严谨,虽然适用于所有银行,但是结果较为粗糙。而通过对各国定价模型的对比,瑞典的连续定价模型能够防范监管套利,而意大利定价模型具有保费的调节机制,因此能够对一些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做到费率上的倾斜。由于我国刚刚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需要覆盖所有吸收储蓄的银行,而且实际上我国存在着监管套利的可能,因此建议我国参照瑞典的定价模型,建立基于曲线连续型的定价形式,同时考虑到我国农村银行社会作用的特殊性,因此建议基于意大利的可调节的保费分担机制向农村金融机构倾斜,减轻其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