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重庆唐代石刻佛像造型考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on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重庆拥有大量的佛教石窟、摩崖造像和单体造像遗存,是继中原之后的另一个唐代佛教石刻造像发达区域。尤其中晚唐时期,佛教造像事业在中原北方彻底衰落,而在四川、重庆保持着发展势头。有关该地区唐代石刻造像的调查研究工作,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实质性进展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其调查及研究工作目前依然处在起步阶段,关于该地区唐代石刻造像发展脉络的认识,还十分模糊。鉴于这种情况,本稿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参考学界以往的调查研究成果,选择石刻佛像发展序列课题,采取考古类型学与美术史样式论结合的方法,比较系统地梳理四川、重庆唐代石刻佛像,以期尽可能客观地得出规律性认识。首先,依据姿势,将四川、重庆唐代石刻佛像分为结跏趺坐佛像、倚坐佛像和立佛像三大序列,进而依据手印,将数量众多的结跏趺坐佛像分为若干系列。以姿势、手印的分类为前提,再进行袈裟形式的分类。于是,所有佛像被放置在以袈裟形式为底层基准的,由若干子系列构成的研究框架之中。然后,在上述形式分类的基础上,着眼于人体的比例、四肢与肌体的空间分离程度,以及肌肉隆起和量感等要素,进行造型的样式分析。从而产生关于各个子系列佛像地域和时间演化规律的认识,最终达到对该区域佛像整体发展脉络的认知。基于系统的形式分类和样式分析,本稿将四川、重庆唐代石刻佛像分成三个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7世纪初叶至中叶),佛像数量相对较少,几乎分布在川北地区。造型主要吸收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南朝、隋代造像因素,亦见有来自中原的某些因素。唐代造像样式初步形成,还保留着不少隋代及以前造像的痕迹。第二阶段(7世纪末叶至8世纪初叶),佛像数量众多,分布地域从川北地区扩展到成都周围,以及川东重庆。造型较多地受到来自长安洛阳方面的影响,典型的唐代造像样式形成,出现许多精美作品。第三阶段(8世纪中叶至9世纪末叶),佛像数量略有减少,分布地域主要集中在成都周围和川东重庆。造型在前一阶段基础上自身演化,除重庆等局部区域外,雕刻粗糙,大体呈现衰落状态。总之,四川、重庆唐代石刻佛像,具有自身发展系统和独特地域特征,构成中国佛教雕刻史的重要一环。
其他文献
对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对投资者、经营管理者、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DEA投入导向模型,根据2004-2006年公开数据,对我国38家家电
文化空缺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属于空缺的一个基本类型。大多数语言学家侧重对词汇空缺的研究,而忽视了对文化空缺的探讨。近年来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各
本文从法和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会计信息舞弊。其理论基础包括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波斯纳的法和经济学理论。研究会计信息舞弊,首先需要界定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
全球新兴市场的蓬勃发展及环境的动态变化,为国际化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生存环境。为应对复杂性与动荡性不断加剧的国际市场环境,企业需要采用动态视角重新审视持续竞
乳酸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且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饲料业和医药业等相关的领域。近年来研究表明,抗生素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使得环境中耐药菌株的种类及数目增加。乳酸菌,作为
商标的反向混淆是混淆的一种方向,它相对于传统混淆即正向混淆而言,它是指由于后使用人即被告使用原告依法享有商标权的商标,但是由于被告的优越的商业地位和广告攻势,消费者
犬瘟热(CD)是一种由犬瘟热病毒(CDV)引起的犬急性传染病。CDV属于副粘病毒科的麻疹病毒属。主要引起犬科、鼬科和浣熊科动物犬瘟热的发生,大熊猫和小熊猫等我国珍稀野生动物
皮埃尔·布尔迪厄作为当代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大师和社会理论家之一,尽管其思想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开始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理论界的重视,至90年代形成研究的热潮并有进一步
本文通过分析廊坊市中小企业在营销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实施精准营销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可行之路,并通过分析几种精准营销的方法,帮助廊坊市中小企业找到深入发展精准营
人类正在经历着一场跨越千年史册的巨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人类将以惊人的加速度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当前,一个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社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己经诞生,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