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juyang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仰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生活方式,信仰对社会稳定,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社会和个体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需要信仰,信仰的存在和发展生生的根植于人类实践中。马克思把终极理想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科学的信仰。当代中国,公民确立怎样的信仰,将什么样的信仰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目标,决定了个体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的层次,也决定社会的精神风貌,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是一个涉及祖国未来整个国家民族吸引力和凝聚力、国家兴衰成败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各种社会思潮大量涌入我国,呈现多元文化碰撞、并存的态势。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大学生信仰选择呈现了多元化趋势。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树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当今迫切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论文正文结构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界定多元文化、信仰、多元文化与信仰关系的基础上,阐述树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树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的整体认知水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第二部分,审视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抵触心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困惑与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功利化现象严重,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局限性。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手段单一,世界社会主义挫折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足及多元文化思潮导致大学生信仰选择迷茫。第三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主要有强化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深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研究,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优化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的媒体环境。这三个部分层层递进、脉络清晰,既体现了严谨的研究态度,也体现了明晰的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突出表现之一,便是文本(text)观念的转变。从本世纪开始,批评家们对文本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使它从简单的印刷符号的集合体变成了后结构主义错综复杂的文本理
目前我国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大中城市普遍存在急于求成、政策缺乏可操作性的现象。为此,本文以广州市的情况为例,提出要充分认识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复杂性,要分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实现教学目的、增强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因此,在对外汉语师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教学能力,引导
局部放电是引起电力设备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局部放电加速了绝缘材料的老化,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不同GIS结构局部放电产生电磁波的频谱分布特征,设计了三个
<正>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以广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江苏分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电信)作为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企业,为
<正>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俗语有云:"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古今茶人无不以品茗谈心为雅事,闲暇之余,一杯清茶在手,伴着氤
<正>组织部门肩负着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带队伍,强化抓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一、强化自身建设的意义复杂
乌克兰危机后,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俄罗斯农业发展出现新态势,农业增长和农产品出口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亮点。总体上看,俄罗斯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良好,但是自然气候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耕地的不断减少,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对粮食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而农作物单产则需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50%以上才能满足粮食的安全供给
19世紀以來,隨着&#39;西學東漸&#39;,中國學術也被時代的大潮帶入了現代學術的行列,先秦諸子學則被分割到中國哲學、歷史和文學等學科領域分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各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