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仰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生活方式,信仰对社会稳定,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社会和个体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需要信仰,信仰的存在和发展生生的根植于人类实践中。马克思把终极理想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科学的信仰。当代中国,公民确立怎样的信仰,将什么样的信仰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目标,决定了个体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的层次,也决定社会的精神风貌,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是一个涉及祖国未来整个国家民族吸引力和凝聚力、国家兴衰成败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各种社会思潮大量涌入我国,呈现多元文化碰撞、并存的态势。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大学生信仰选择呈现了多元化趋势。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树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当今迫切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论文正文结构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界定多元文化、信仰、多元文化与信仰关系的基础上,阐述树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树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价值的整体认知水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第二部分,审视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抵触心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困惑与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功利化现象严重,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局限性。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手段单一,世界社会主义挫折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足及多元文化思潮导致大学生信仰选择迷茫。第三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主要有强化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深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研究,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优化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的媒体环境。这三个部分层层递进、脉络清晰,既体现了严谨的研究态度,也体现了明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