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防灭火技术研究

来源 :安徽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asZh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Y型通风多源抽采是一种高效的瓦斯治理措施。高瓦斯采煤工作面既存在提高瓦斯安全性的同时也必将使自燃发火安全性降低;反之,降低自燃发火危险性同时又不能满足安全排放瓦斯的要求,容易导致两种安全隐患的顾此失彼的平衡。基于复合灾害相关联且相影响,必须加强Y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防灭火技术研究。本文主要以潘一东矿1231(1)面的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瓦斯治理为背景,针对瓦斯量大、遗煤量多、漏风严重等工程开采特点,从采场流场分布及运移规律出发,在现场调查、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实测与实践的基础上,对高瓦斯突出煤层群Y型通风工作面采场流场运移及瓦斯综合抽采治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促进火灾灾害治理技术的进步。论文研究工作的要点和创新点有如下四方面:(1)建立采场流场分布及运移规律的三维CFD模型,模拟分析Y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漏风风速场、氧浓度场、瓦斯浓度场分布规律。并确定采空区自燃带区域及三带分布规律。得出防治自燃发火的最低推进速度,并依此优化通风与瓦斯抽采方法,寻求有利于高瓦斯煤层采空区火灾治理重点区域。(2)基于1231(1)高瓦斯易自燃Y型通风工作面开采条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最大自燃带范围为进入采空区90m,确定月推进速度不小于52m。针对Y型通风多源抽采漏风大的特征,以加速回采进度为主,辅以注氮灌浆和堵漏风方法。开采阶段工作面平均日进尺3.6m,月进尺达112.3m,提高了高瓦斯易自燃煤层采掘的效率及安全性,为确定瓦斯抽采措施及采空区防灭火工作打下良好基础。(3)提出并实施了Y型通风多源抽采条件下,综合抽采治理煤层卸压瓦斯措施。通过工程实践可知,应努力加大高浓度瓦斯抽采,减少低浓度瓦斯抽采对采场漏风的影响。其中,对自燃三带分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留巷位置和尾抽,应控制抽采量,并加强监测;地面钻井由于瓦斯抽采浓度高,且主要抽采为13煤卸压瓦斯,对工作面采空区漏风影响较小,应大力发展。(4)相关研究成果指导1231(1)Y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防灭火,针对13煤层、裂隙带、采空区和本煤层四类瓦斯源实施综合抽采方法,平均抽采率90.47%。并实现了邻近煤层高浓度高效抽采(地面钻孔、底抽巷),平均抽采量89.7 m3/min,抽采浓度30%以上;工作面煤炭最高日产量6611 t,平均日产量3619.48 t,采出煤量114.02万t,抽采煤层气累计达5808.96万m3,实现了矿区资源安全、高效开采。
其他文献
学位
实践表明,用HHT的方法识别结构损伤为结构损伤识别领域开启了新的方向。但用基于HHT的方法研究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损伤,国内并不多见,且研究人员侧重于对单一的或者组合的固
在水平方向力的作用下,筒体及筒中筒结构的受力性能类似于悬臂箱形构件,而剪力滞后效应对箱型截面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大型箱形构件;不考虑剪力滞后现象的
PHC管桩具有施工质量容易控制、施工速度快、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小、单桩承载力高、单位承载力造价便宜等优点。工程中其多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在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中尚
学位
预制-现浇组合混凝土楼板是由河北联合大学自主研发,适于工业化生产、以现场装配为基础的楼板形式,是在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实际工程中对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的要求不
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内尝试使用,到现在短短的四十年时间,带转换层结构或设置转换构件的工程实践越来越多,且已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的趋势之一
本文根据塑性力学滑移线理论,假定地基土属于刚塑性体并满足莫尔一库伦屈服准则,对条形浅基础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讨:   (1)根据滑移线理论
大量理论研究和震害资料表明:(1)当地基较软时,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不容忽视; (2)按刚性地基假设进行设计的结构并不总是偏于安全。因此,为了揭示结构的震害
为了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列车噪声对人们的影响减至最低,本论文依托南京地铁二号线东延线的工程需求,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便利、满足降噪功能性要求和外表美观要求、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