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株1S温敏核不育基因及中1W温敏白条纹叶基因精细定位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zhang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株1S是当前我国广泛用于两系法杂交早稻组合配制的低不育起点温度高配合力的温敏核不育系。本研究以株1S为材料,对其花粉败育的细胞学、不育性状的经典遗传学、不育基因的精细定位进行了研究。水稻中1W温敏白条纹叶突变体来源于日本晴经EMS诱变。该突变体苗期低于28℃条件下表现白条纹叶,随着发育的进行以及温度的升高,其白条纹叶逐渐转变为与野生型日本晴几乎无差异的绿叶。本试验对中1W温敏白条纹叶的农艺性状、不同发育时期叶绿素含量、叶色不同部位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白条纹叶基因的遗传规律、精细定位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花粉败育细胞学观察表明,株1S花粉败育起始于小孢子早期,一直持续至花粉成熟期,由于绒毡层细胞解体迟缓,不能提供其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导致花粉败育。株1S花粉败育花药壁亚显微结构观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研究结果。2育性经典遗传学分析表明,株1S不育基因与安农S-1,福龙S的不育基因部分等位;与C815S,培矮64S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完全不等位。株1S温敏不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3不育基因精细定位结果表明,株1S不育基因位于第2染色体短臂上,定位于In-Del标记In101与In91之间的30.2Kb的区域内。该基因暂命名为tms9。4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该30.2Kb的区域内存在7个候选基因(ORF),根据各候选基因在株1S可育和不育条件下的表达以及各候选基因测序,最终第6个候选基因(LOC_Os02g12290)被认为最有可能是株1S不育目标基因,进一步的转基因功能互补验证实验正在进行。5中1W温敏白条纹叶除株高显著低于野生型外,其他农艺性状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6中1W温敏白条纹叶田间条件下四叶期、分蘖期、孕穗期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抽穗期及以后则与野生型差异不显著。7中1W温敏白条纹叶白色部分叶绿体数量明显少于野生型;叶绿体结构异常,具体表现为内囊体数目较少,基粒片层排列疏松不连续,嗜锇小体较多,淀粉体较少。叶片转绿后,叶绿体结构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8遗传分析表明:中1W温敏白条纹叶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定位在水稻第9染色体端粒附近SSR标记RM23742和RM23759之间约486.5Kb的区域内,该区域内含有5个BAC克隆子,该基因暂命名为wsl1。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通过对平贝母中平贝碱甲、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个单体生物碱成分以及总生物碱测定结果的比较研究,确定可控制平贝母质量的合理测定指标。方法:采用HPLC—MS法,色谱柱为Allti
在公路运输的发展中,制动系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制动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车安全,是衡量车辆技术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国产汽车制动系现状的调查研究
当前农村公路的养护资金存在着巨大的缺口。而构建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市场化筹资模式的关键在于找到农村公路所能带来的市场化收入渠道。农村公路作为一个整体,不具备市场化经
本文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法和搅拌桩注浆法对某有机物污染场地进行原位修复研究,比较了对大深度、重污染有机土壤的修复效果,同时也比较了其施工时长、施工难度和修复成本;进一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是主要的糖料作物,非生物胁迫尤其是干旱是制约甘蔗生长和蔗糖产量的重要因素,发掘甘蔗抗逆相关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研究,是利用抗逆基因培育
目前,我国企业发生财务失败以至破产清算的例子越来越多,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刻不容缓。而在财务预警系统建立过程中,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关键。本文重点分析了财务预警系统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