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迅猛发展,转基因技术日益成熟处于国际前列,在这个科技引领发展的时代,更多优秀目的基因的转基因作物问世,己逐渐在改变世界农业种植格局,其创造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对整个人类社会为现代化新型农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面对我国国情人均耕地面积少,随之我国近几年大豆种植面积持续下滑,大豆2014年产量仅有1180万吨,仅能满足需求量的15%,面对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需求,国产大豆远远不能自给,依赖进口量高达8000万吨左右,成为我国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农产品。但我国是大豆起源国,有着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创造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将优质的品种与现在科技相结合,通过转基因手段,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优异性状的大豆品种,选育出丰产性能优秀、高品质大豆,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激发其最大生产力,减少劳动力使用,减少农药使用、减少对其国外大豆进口的依赖,无论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格局,还是现代化农业领域未来发展趋势,我国研发自主知识产权转基因大豆也尤为重要。完善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释放数据,同时也能为我国今后转基因大豆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生物试验的方法,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自主知识产权育成的转入G2-EPSPS和GAT双价基因抗草甘膦大豆ZH10-6和对应亲本中黄10(ZH10)为试材,在不同年份对大豆各生长物候期的大豆根系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变化情况进行探究;针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在荒地生存竞争中不同播种方式下是否存在杂草化风险;探讨其生长过程中是否对自然生态中节肢动物多样性存在影响,以期建立起全面系统的农田生态安全评估体系,为我国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商业化提供科学的依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年份抗草甘膦转基因ZH10-6大豆与受体和常规栽培大豆相比,土微生物数量波动态势相似,不同年份下各生长期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根系土壤微生物数量未造成显著影响。2.不同年份之间士壤酶活性波动趋势相似,连续三年调查分析转入G2-EPSPS和GAT基因大豆对土壤脲酶、蔗糖转化酶、脱氢酶活性未造成影响。3.北京顺义试验基地主要杂草类型为8类,通过不同的播种方式与不同的播种时期相结合,转基因大豆ZH10-6与常规栽培种大豆在荒地生存竞争中无演化杂草风险。4.转基因大豆ZH10-6对田间节肢动物多样性未造成显著性影响,与常规品种田间节肢动物丰富度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