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智能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可以在无线网络覆盖区域内的任何地点登陆到全球信息网,高速的获取信息。虽然这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对数据的无线传输速率与传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射频通信领域,由于信息传输需求的骤然增多,使得有限的频谱资源变得非常紧缺。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可见光通信(VLC,Visible LightCommunication)技术作为传统射频通信技术的有力补充,引起了全球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迅速成为了无线光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可见光通信技术,是利用实际照明中使用的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出快速的、人眼无法察觉的闪烁信号来传输信息,实现通信的。与现在常用的无线电射频通信相比,可见光通信绿色环保,对人体无害,无需频带资源,保密性也很高。因此,可见光通信技术被普遍认为拥有较好的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对可见光通信系统进行了建模和实验研究,重点是通过应用开关键控(OOK,On-Off Keying)技术和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提升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另外分析了荧光LED通信系统的线性失真并且提出了有效的补偿方案。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可见光信道及可见光通信系统进行建模。第一,讨论了LED频率响应特性,用光谱仪测出了LED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第二,依据LED的朗伯分布特性建立了单光源点对点光强分布模型,并且对可见光探测器进行建模,推导了信噪比;第三,研究了可见光信道的频域响应,建立了可见光信道的线性失真模型;第四,基于以上的分析,建立了可见光信道模型并且探讨了室内可见光通信LED布局优化问题,建立了可见光通信系统模型,推导了可见光探测器输出电压信号的一般表达式;第五,分别对基于二进制幅度键控(2ASK: BinaryAmplitude Shift Keying)编码的OOK可见光通信系统和基于仿红外编码的OOK可见光通信系统进行了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2.设计并集成了OOK可见光通信系统。本文在OOK调制方式下,利用LED单光源和可见光探测器,设计了一套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实现了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发送端由信号调制器,LED光源驱动器及白光LED构成,接收端由可见光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及信号解调器构成。编写了通信程序并制定了相关通信协议,实现了系统的软、硬件集成,并制作了样机。通过对样机的测试,获得了通信距离、信噪比,光照度等参数对通信误码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所选取的硬件及相关参数下,最好的光照度为200lx。当光照度为200lx时,通信距离从0到200cm变化时,误码率都在10-4左右。3.建立了荧光LED通信系统,研究了该通信系统的线性失真特性,并为此设计了一、二、三阶高通滤波电路作为线性失真补偿电路。引入线性失真补偿电路后,利用网络分析仪分别测量了荧光LED通信系统的幅频响应。对比实验结果可知,采用三阶线性失真补偿电路可以有效地补偿通信系统的线性失真,将原系统幅频响应由在0.3~6MHz范围内衰减60dB,改善为在0.3~45MHz范围内仅衰减20dB。当要求系统增益的波动小于10dB时,系统的通频带宽度可从补偿前的1.8MHz提高到三阶补偿后的41MHz,增大了约23倍,且在此频带范围内,系统具有相对较小的增益。本文的实验测试和分析结果为研究荧光LED通信系统线性失真特性及其影响提供了数据依据,也为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提供理论参考。4.对OFDM通信系统进行了整体建模,给出了基于SIMULINK的OFDM系统电学发送端与接收端的模型框图,确定了仿真模型的主要参数。将信道估计技术、数字调制技术、里所码(RS,Reed-Solomon Code)纠错编码技术用于OFDM系统的建模中,构建出了OFDM可见光通信系统,在给定光源和探测器参数的前提下,仿真分析了调制方式、导频形式、导频比、信道编码、通信距离等因素对误码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正交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调制方式下系统的误码率低于正交振幅(8QAM,8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调制方式,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8QAM调制方式下,系统的通信速率更快一些。RS编码可以大幅降低系统的误码率,对通信系统的性能的改善起到很积极的影响。当采用QPSK调制方式、引入RS信道编码、导频形式为块状导频、且导频比取为1/3时,通信系统误码率可降至10-5以下,通信距离可达0.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