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在口腔临床实践中,全冠修复体的固位力是修复成败的关键,而在全冠修复中粘结剂的厚度是影响全冠固位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合的粘结间隙可以增加摩擦力获得较好的固位效果。本实验通过体外模拟口腔环境,探讨普玛粘结剂不同粘结厚度对全冠固位力的影响,为临床中全冠修复体的粘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可以保证修复体获得足够的固位而达到较好的远期临床效果。研究方法:收集50颗正畸拔除的上颌前磨牙,随机选取其中30颗离体牙按照同一标准预备牙体,然后按照在代型上涂布间隙剂层数的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用烤瓷专用合金制作金属全冠。用普玛粘结剂粘结金属全冠和相应基牙制成试件,于人工唾液中浸泡1个月。将30个试件循环加载10000次后进行冠固位力的测试。20颗离体牙按照同一标准牙体预备后,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制作全瓷冠,粘结剂厚度分别为50 u m组和75μm组,采用自固化和光固化两种形式粘结制成试件,于人工唾液中浸泡1个月后进行冠固位力的测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金属冠试件冠固位力的比较A组和B组冠的固位力明显强于C组的固位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0.01)。A组的固位力强于B组的固位力,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全瓷冠试件冠固位力的比较自固化粘结和光固化粘结50μm组的固位力均强于75μm组的固位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粘结厚度时,50μm组和75μm组光固化粘结后冠的固位力均大于自固化粘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454和0.568,均P>0.05)。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1.在一定粘结厚度范围内,随着粘结厚度的增加,冠的固位力减小。2.理想的粘结效果应该将粘结剂厚度控制在50μm以内,以获得较大的固位力。制作金属冠时,在代型上涂布1-2层间隙剂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