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D技术的多天线多中继协作差分方案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amsha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无线通信系统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人类社会对无线通信业务的需求在不断增大,对通信系统质量指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可以利用系统的多收多发天线来大大地提高空间分集增益,但在应用过程中会受到实际条件的约束,协作通信正是为解决这一困难应运而生的,它通过利用多个中继节点共同协作,形成“虚”MIMO系统,可以取得和MIMO系统接近的空间分集增益。而分布式MIMO系统相比于集中式的MIMO系统,可以更加有效地对抗信道衰落,同时能够降低中继节点的数量,并提升系统的容量。在无线通信网络的信号传输研究中,大部分都是在假设接收端已知信道状态信息的条件下的,这就需要完全获知信道状态信息,增加了对于信道估计的负担。然而在差分空时编码方案中,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都不知道信道状态信息的条件下,接收端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检测和解码,从而避免了信道估计。本文首先研究了MIMO系统模型、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调制理论以及几种经典的空时频编码,并深入研究了MIMO系统下的差分空时编码方案。同时研究了无线协作通信系统模型,以及分集技术和几种经典的转发协议,并对放大转发协议和译码转发协议下的误码性能进行仿真对比,对结合循环延迟(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技术的协作差分系统对误码性能的优化程度进行仿真验证。本文基于分布式MIMO的概念,在协作多中继系统的各节点装配多根发射天线,结合循环延迟分集技术和差分编码技术,旨在提高系统误码性能并且能够降低检测复杂度。先是研究节点装配两天线的协作MIMO模型,紧接着研究了基于CDD技术的多天线多中继协作差分方案,中继节点将源端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循环延迟并且放大转发给目的端,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在接收端不知道信道状态信息的前提下,结合CDD技术的多天线差分协作方案可以提高系统性能,并具有较低的检测复杂度。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进一步推广,对于清洁能源的应用也更加普及.利用多种清洁能源建立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协同优化调度系统,可以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可以实
光通信作为我国油气管道场站生产SCADA系统、办公数据传输的重要载体,其发展速度可谓日新月异,西气东输的光传输见证了光通信网络的持续演进,是一部带宽容量不断提升、业务效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已经逐步实现光缆化,光传输设备在现代通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保证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对光传输设备运维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作者根
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与机遇.目前,信息技术普遍的被各领域所利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可编程逻辑器件容量以及功能都在不断的扩大,集成电路的技术发展已经达到新的高度,FPGA就是科技进步的代表产物。遥测系统也因具有先进的技术,别广泛运用于航天发射器上。本文通过对FPGA及遥测系统概念的了解,试分析遥测系统运用FPGA如何实现总线跟踪设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行业都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信息技术创新和发展,使得其逐渐取代了经济的地位,成为时代发展的主体.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虽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