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流域环境中,由于人类活动规模和强度在不断的提高,社会经济系统已相当深入地影响了水资源系统和生态系统。在水循环上,现代环境下的流域水循环也已经由过去的一元自然循环演变为“自然—人类社会”的二元循环。在方式上也由“大气—坡面—地下—河道”和“取水—输水—用水—排水”共同组成。为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需水不发生更大的冲突,使人类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都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并能健康的发展。那就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正常健康发展的需水量,这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
本论文以荣县境内的三条河流流域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三条河流流域的污染源进行了调查和评价。通过对水质水量联合评价方法的研究,对三条河流流域在最枯季节状态条件下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了计算。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为进一步改善水质,保护流域内的生态需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论文的主要结果如下:
(1)基于流域二元水循环理论,针对生态需水量评价问题,提出了水质水量综合评价模型以及评价的技术路线。
(2)研究确定了流域生态需水评价中量和质的评价标准。在量上本文是依据国际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极限,并参考了Tennant推荐的满足鱼类及生物栖息地的流量百分比及其等级来设定Eae≥60%为评价标准;在质上本文是依据污径比必须低于某类污染物规定的地表水水质标准与排放标准的比值来衡定,即bw<Caeo。本文以COD为指标,且假定废污水达到一级排放标准(100mg/L),地表水水质为川类(20mg/L),则Caeo=Co/C2o=20/100=1/5。本文设定bw=1∶5为评价标准。
(3)采取实证研究,对荣县越溪河流域、沙溪河流域和旭水河流域生态需水进行了量质结合评价,得出了越溪河流域、旭水河流域的生态需水不达标,沙溪河流域的生态需水达标的评价结论。
(4)提出了提高越溪河流域与旭水河流域生态需水的质与量的解决方案。即通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水的重复利用率、污水处理回用率以及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途径可使两个流域的生态需水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