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从贵州麻山地区走出的苗族史诗《亚鲁王》走进了大众的文化视野。作为近年来贵州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亚鲁王》以文本的形式填补了中国西南少数地区----苗瑶语族中的大型英雄史诗的空白。《亚鲁王》不仅是呈现苗族祖先迁徙、征战等历史的地方性文本,还保存了大量神话/史诗的情节和母题,其“语境”——苗族葬礼仍然保留着许多最原始、最古朴的仪式,史诗《亚鲁王》与苗族葬礼构建起了苗族的“宗教”,史诗与仪式二者不可分割。 本文运用史诗文本与仪式本文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史诗、仪式包括阈限、母题等方面的分别剖析,主要解决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在民族层面上,史诗《亚鲁王》是苗族人民的“精神镜像”;在个体层面上,苗族的葬礼仪式是对文本中亚鲁王一生的象征性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