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油茶经济性状测定分析和优质种苗繁育技术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ncheng7758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主产的木本油料植物,由于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大的利用价值,特别是油茶果实具有较高的经济开发价值,因而备受重视。我国油茶资源丰富,随着市场对油茶深加工产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加,油茶栽植面积也不断扩大。目前,全国油茶栽培面积已超过了5500万亩,年产籽量达到83.5万吨,折油达16.7万吨。而且市场需求量逐年扩大,使油茶产业化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在对贵州铜仁地区油茶资源及其产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采集了该地主产区油茶的果实,测定分析和评价了油茶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和经济指标,并通过油茶优质种苗繁育技术的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铜仁地区大部分油茶林处于野生或自然繁育状态,而且林地管理差,甚至有的常年缺乏人工管理。在自然和人工的双重选择下,品种间的遗传变异性较大,从而导致林分混杂、产量低,试验选择8个调查点的实测亩产量只达到理论值的10%~25%。其中,在茅坡经过人工粗放管理而未耕作的油茶纯林,产果量较高,达到了22981个/亩,而在滑石的松茶混交林中,由于松树为群落的优势树种,油茶处于中下层,缺少光照和养分,其亩挂果量只有1520个/亩。2.本研究测定了在不同地点采集的油茶果实的经济性状,铜仁地区油茶果形主要有桃形、球形、橄榄形、桔形几种,以红、黄绿两种颜色为主。每个不同产地的果形果色均有所区别。所有产地油茶果实的平均果径、果高、果实厚度分别为31.50mm、32.02mm、3.27mm。油茶的平均果形指数为1.01。经分析研究,油茶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以及鲜果含油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取油茶的果高、果径、果皮厚度及果形指数平均值,综合分析各样点间油茶果实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果径的负相关系数最大,是果实形态中最重要的指标。在油茶含油率指标中,鲜出籽率对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有着重大影响,与其它各指数显著性不明显。3.油茶种苗主要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嫁接繁殖。在油茶早期的生产中,实生繁殖是主要的繁殖方式,扦插繁殖由于成活率相对较低,并且对光、温、水以及湿度的选择和控制较严格,一般没有广泛地采用。随着芽苗砧嫁接新技术在油茶生产中的应用,油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突破,嫁接技术结合了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技术的优点,较好的解决了由于油茶变异性带来的产量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在油茶生产上通常是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的基础上再用嫁接技术培育优质壮苗,供生产上应用。通过试验证明:在不同激素和浓度处理中,以赤霉素对油茶种子发芽率促进作用最大,其中200ppm的促进效果比100ppm和150ppm的好,均有显著差异。扦插繁殖分为硬枝扦插和软枝扦插(绿枝扦插),从本试验来看,用生根粉处理的硬枝扦插T1B1组和软枝扦插B2T2组的生根率最高,分别为75.6%和90%。用激素处理的生根率均比对照的高。在育苗试验的不同基质配比处理试验中,生根率最高组合为“75%黄土+15%细沙+10%腐殖土”。4.在实际的油茶营林管理过程中,合理比例的施肥不仅能很好的促进油茶生长对营养的有效吸收,而且也能有效提高油茶质量、产量和节约管理成本。在配方施肥试验中,施用复合肥比施单一肥料油茶生长得更好,试验结果建议在生产上对2到3年生苗每亩使用N、P、K三种肥料最佳施肥量分别是250g、200g、200g。
其他文献
Tra1蛋白是酵母染色质重塑复合物SAGA、NuA4的唯一共有亚基,同时它也是多种转录激活子的直接作用目标,参与了细胞内大量的生理进程。Tral蛋白可能通过三种方式影响转录,包括
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的迅猛发展向过程系统工程研究者提出新的挑战:"现有过程系统工程的方法和工具如何支持过程企业的商务决策?"从本质上讲,过程企业中各种决策的目标均
本文在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的基础上,通过在内循环管内增设辐照改性填料,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反应器,并对其混合特性及在模拟生活废水处理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具体包括以下三部分内
多孔材料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近二十几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一类新型的多孔材料,由于其高孔隙率、结构多样、可后处理修饰等特性,使其在气体
Daintain (大炎肽)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新巨噬细胞因子,是IFN-γ诱导而产生,分子量17 kDa,定位于胞浆,具有钙离子结合能力的炎症支架蛋白。Daintain基因定位于人6号染色体组织相
该论文结合工业对二甲苯氧化反应器装置和工艺条件,建立了直径0.3m、高6.6m的浆态鼓泡床反应器高压冷模装置,在水—空气—石英砂和醋酸—空气—PTA体系中,采用动态气体逸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