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决中高技能层次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从1998年开始,上海在全国建立了第一个面向全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经过十年多的发展,基地已成为一个以综合技术、创意技术、信息技术和数字制造技术为核心,可以向社会免费提供涵盖80余个职业类别、覆盖160多个职业(等级)的技能实训和鉴定服务的公益性平台,已累计接待实训鉴定400余万人次,向500多家机构提供了相关服务,在提高本市劳动者职业能力、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应看到,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及运行尚不能完全适应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本文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运作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有:政府全盘主导模式致使基地运行及发展受限、基地自身定位与实际状况之间存在偏差、实训项目及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受训者的要求之间尚存有明显差距、缺乏内外部的竞争激励机制、对投入产出缺乏应有的考核评估。而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在这方面积累了较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即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实现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良性运行的对策:确立正确明晰的发展定位、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探索建立“顾客驱动”的实训项目开发新模式、实施公益性平台的市场化运作以及建立公共实训基地的绩效评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