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度假型新农村住区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以关中地区新农村住区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gjie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是我国在新形势下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发展、以及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将会对农村生活、生产带来重要影响。  旅游度假型新农村是新农村发展的一种特殊类型,相比较其他类型的新农村建设,旅游度假型新农村更加注重周边自然环境的幽美和谐,历史文化的传承展现以及村民住区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游览、体验、消费等服务设施。  本文首先进行了范围界定,以关中地区新农村住区为例,从地形地貌及生物气候条件对居民的影响这一角度探讨了关中地区旅游度假型新农村住区的类型及特点,从而提炼出适宜于关中地区的旅游度假型新农村生态住区模式。其次,通过针对关中地区的旅游度假型新农村住区,如户县的东韩村、李家岩村、秦岭北麓的罗汉洞村等进行实地考察、入户走访、照片记录以及实地测量。并且结合相关的文献进行阅读梳理以及总结分析,进而得出我国现阶段旅游度假型新农村住区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最终提炼出关中地区旅游度假型新农村住区建设中有关生态化发展模式和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的内容,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最后,通过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提出具有可行性的适合于关中地区的旅游度假型新农村生态住区的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城市环境的恶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城市的无序发展等等,如何增强对城市的控制力,引导城市向着良性的方面发展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连续绵延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发展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城市的历史环境,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随着近20年来
学位
发展小城镇,是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街道是城镇的框架,是连接城镇各功能区的纽带.小城镇街道反映当地城镇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也是小城镇形象和环境景观
2003年末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100美元,恩格尔系数已降至37.1%,这表明我国居民基本处于富裕型阶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与改
新徽派建筑作为传统徽州建筑的时代创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本文致力于研究新徽派建筑的创作历程,以期对新徽派建筑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论文研究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近十年来在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日益普遍,越来越多的设计单位和企业采用这一技术来提高设计效率、产品质量和改善劳动条件。除了从国外引进CAD软件,国内的
"一切始于世博会",这是就世博会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文明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生动概括.纵观150余年间近40届世界博览会,虽然尚没有一届世博会以建筑作为举办主题,但其中并不乏传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社会的医疗服务水平也提出新的要求。医院应为病患提供身心全面的照顾和护
我国高速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而新型农村社区在为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本身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新型农村居住空间,其中
本文基于对热舒适环境现状的了解,通过调研和大量资料的积累,充分认识到在全世界范围内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背景之下,满足人们的热舒适要求不应该以巨大的能源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