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点云配准是点云数据处理中一项基础且关键的技术,是三维重建和三维识别等领域的重要内容。在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建筑点云的过程中,由于激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以及物体间的遮挡,为了获得建筑物完整的点云模型,需要围绕建筑物设置多个站点在不同的位置进行扫描。点云配准的任务是将多个坐标系独立的点云通过旋转平移操作配准到一个统一的坐标系下,得到完整的点云模型。本研究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云配准是点云数据处理中一项基础且关键的技术,是三维重建和三维识别等领域的重要内容。在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建筑点云的过程中,由于激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以及物体间的遮挡,为了获得建筑物完整的点云模型,需要围绕建筑物设置多个站点在不同的位置进行扫描。点云配准的任务是将多个坐标系独立的点云通过旋转平移操作配准到一个统一的坐标系下,得到完整的点云模型。本研究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针对大规模建筑点云的配准问题,给出了一个大规模建筑点云的配准框架,该框架包括粗配准、精配准和多目配准三个阶段。粗配准用于两两点云之间的初步配准,精配准用于对粗配准的结果进行迭代优化,多目配准则是基于粗配准和精配准,用于多片点云之间的配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粗配准方面,采用点云预处理、特征检测、特征描述、特征匹配、误匹配过滤、变换矩阵计算等实现过程。针对误匹配过滤过程的RANSAC算法过滤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几何兼容性的误匹配过滤算法,提高了误匹配过滤的效果。(2)在精配准方面,针对ICP算法在大规模建筑点云配准过程中实时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ICP算法,提高了ICP算法的计算效率。(3)在多目配准方面,针对由点云在扫描位置上的邻接关系所形成的拓扑关系,提出了基于拓扑关系的点云多目配准算法,采用改进的形状生长算法、图优化算法和分治算法,分别解决了树形拓扑关系、环形拓扑关系和复杂拓扑关系的点云的配准顺序和误差积累问题。本文使用大规模建筑点云数据对以上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点云配准框架各阶段的算法是有效的,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需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废旧沥青混合料(RAP)作为一种路面可再生材料,近年来在道路修建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可观的环保和经济价值。但由于RAP中老化沥青劲度过高,对疲劳和低温性能不利,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从而限制了RAP的再生利用率。为实现RAP的高效再生,可使用再生剂来软化老化沥青,同时改善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尽管再生沥青及其混合料的宏观性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不同再生方式下再生效果的对比和再生沥青中各组成成分(新沥青、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是柔性直流(Flexible-HVDC)输电常用的一种电压源型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其具有开关频率低、拓展性强、电能质量高、制造难度小等优势,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热门研究对象。为了保障换流器安全稳定运行,对其进行寿命评估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元器件的劣化状况严重制约着MMC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数字化、信息化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探索和研究BIM技术在特长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广东某特长公路隧道工程为依托,针对隧道BIM与围岩地质体建模及其设计应用进行了研究。针对隧道BIM建模方面,在归纳现有隧道BIM技术与应用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针对隧道BIM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以Revit软件自带的公制常规模
随着海量多视图数据的产生,如何分析和融合这些异构的多视图数据成为当下迫切的需要。多视图聚类旨在利用多视图数据的公共和互补信息来进行聚类。多视图图聚类是多视图聚类最有代表性的其中一类方法。多视图图聚类首先为每一个视图的数据构建相似度图,然后融合多个相似度图为一个共享图,然后在融合图上完成聚类。我们在深入了解大量多视图图聚类的工作,准确度量相似度是该类算法的关键所在。然而已有多视图图聚类方法在构建相似
随着GPS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近些年来人们对健康的追求,用户习惯用各种运动软件记录自己的运动或活动数据,并基于社交平台可一键分享运动数据到朋友圈、微博等。各种软件则收集带有隐私信息的轨迹在内的数据以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来推荐更多的个性化服务。同时,由于现在各种社交软件的功能扩展,用户的好友并不都是关系亲密的联系人。当用户在移动社交网络分享自己的运动轨迹时会无形泄露自身的隐私。对于社交网络中用户间关系强度
U型钢板桩是两侧带特殊锁口的一种具有复杂截面形式的结构,因其施工效率高、自愈效果好、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被广泛运用于支护工程中。由于钢板桩特殊的锁口连接方式,在受弯作用下钢板桩抗弯刚度的发展与锁口间接触咬合的变化过程具有较强关系,也使得钢板桩抗弯性能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桩间锁口完全自由滑移时,相当于单桩抗弯;桩间锁口无相对滑移时,相当于理想桩墙抗弯;而实际工作中的钢板桩墙锁口间存在一定
刘震云的长篇新作《一日三秋》,由人及面地叙写离开延津的人对延津的惦念,以及延津人之间"一句顶一万句"的托付,而这惦念和托付里隐伏着的依然是中国人都能感知兴会的世情。小说以笑话立意,并将笑话视为洞见人性的机关,在由一则又一则的笑话串联的生死录中记下中国人关于生命悲喜体悟的"脉案"。小说在叙事上复归民间和传统,不但将人兽鬼神等量齐观,而且叙事结构灵活,叙事时间自由,首尾相贯,前伏后应,充溢着鲜活流动的
图像文本检测和识别算法可服务于众多下游应用,包括基于图像的搜索、商务信息处理、地理位置定位、即时翻译、机器人导航,工业自动化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图像中文字及其标注信息作为驱动图像文本检测和识别算法的“燃料”,对于提高其算法性能至关重要,在深度学习时代更显突出。智能标注算法包含三个内涵:1)预标注、2)人机协作标注和3)人机协作校对。然而,目前应用于文本图像标注的智能算法只有利用文
行人重识别,目的是在不同摄像头中检索包含目标人物的图像。该任务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智能安防、客户识别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当前行人重识别算法仍存在以下挑战:1)高性能的行人重识别算法依赖大量标签数据提供的监督信号,然而在海量视频中进行人工标注代价巨大;2)受不同摄像头的拍摄角度、成像质量、光照、遮挡等因素影响,行人重识别算法通常跨域适配能力较为低下;3)现有的行人重识别算法大多数都是针
建筑人行为是导致建筑能源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量化建筑人行为的不确定性对于能源性能模拟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研究已经在与能源相关的建筑人行为建模和模拟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大多围绕建筑环境自适应行为建立典型的人行为模型,然而,非物理环境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加了建筑人行为建模的难度,且很少有研究专门对自主驱动的建筑人行为进行建模,建筑人行为背后的生成机制也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为此,本文参考跨学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