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侵袭和转移是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死因,血行和淋巴道转移是癌细胞远处转移的主要途径,其中血行转移是乳腺癌早期转移的途径。目前肿瘤相关血管生成及其调节因素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本课题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人乳腺癌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两指标间的相关性,了解两者与乳腺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7例乳腺癌、39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HIF-1α、bFGF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乳腺癌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用CD105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HIF-1α在乳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0.6% (54/67),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0.0%、0/39)(P<0.001);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HIF-1α的阳性率(80.7%)与无淋巴结转移组(80.6%)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位置,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患者年龄,血型(A,B,AB,O)等病理参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2)bFGF在乳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3.1% (49/67),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35.9%、14/39)(P<0.001);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bFGF的阳性率(71.0%)与无淋巴结转移组((75.0%)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bF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位置,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患者年龄,血型(A,B,AB,O)等病理参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3)乳腺癌组CD105阳性脉管数(MVD)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P<0.001);乳腺癌HIF-1α、bFGF阳性表达组中MVD值均明显高于HIF-1α、bFGF阴性表达组(P<0.01)。MV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有相关性(P<0.01);但与肿瘤位置、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血型(A,B,AB,O)等病理参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4)bFGF、HIF-1α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在bFGF阳性表达组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为85.71%(42/49),在bFGF阴性表达组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为61.1%(11/18),二者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314,P<0.01)。(5) HIF-1α和bFGF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与ER、PR、C-erbB2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 HIF-1α和bFGF在乳腺癌组织中均高度表达,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且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2) HIF-1α与bF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新生血管密度MVD密切相关,两者可能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乳腺癌新生血管生成。(3) CD105阳性标志的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有相关性,MVD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