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基因(ESR1)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膀胱癌和肾癌患病风险的关系;明确该基因四个位点多态性与膀胱癌和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等的相关性以及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膀胱癌和肾癌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1)本研究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新确诊的住院患者,其中膀胱癌患者257例、肾癌患者110例组成病例组。对照组选自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同期体检的健康个体,对照按性别、年龄±5岁与病例进行1:1匹配。所有研究对象均需签属知情同意书。(2)基本资料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收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职业史及既往史,生活习惯和环境状况,家族病史。通过血常规检测报告收集HGB、RBC、WBC、NE%等临床化验结果。通过病理检测报告收集病理类型、病理分级、TNM临床分期及肿瘤远处转移的检查结果。(3)血液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状态下(禁食禁水6-8小时),采集静脉EDTA抗凝血和惰性分离胶促凝血各2ml,离心后分别收集血清和血细胞,-80℃冻存。(4)基因型分型检测:提取研究对象血基因组DNA,设计PCR引物,对ESR1基因(rs2077647、rs1801132、rs2234693、rs9340799)位点分别进行扩增,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m LDR)对ESR1基因四个位点进行SNP分型检测。(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ESRα蛋白浓度:取100μl血清按人雌激素受体α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说明书检测病例组及对照组血清ESRα蛋白浓度。(6)统计学处理:根据资料性质和研究目的不同,采用IBM 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中服从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如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通过χ2检验分析ESR1基因四个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H-W)遗传平衡。应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评估生活行为、饮食习惯及基因多态位点等与膀胱癌和肾癌患病风险的关系。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分析ESR1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及肾癌的相关性,并进行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分析。结果(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膀胱癌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吸烟、饮酒、饮食口味、憋尿、体力劳动、水果的摄入、锻炼身体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OR值分别为3.940、2.554、2.079、3.609、22.534、2.440、0.392、0.610;而肾癌与其对照组比较,吸烟、饮食荤素搭配、体力劳动、憋尿情况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OR值分别为6.286、5.976、13.937、5.156。锻炼、BMI、水果摄入情况等在两肿瘤与其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ESR1基因四个多态位点中,rs1801132和rs2077647位点在膀胱癌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rs1801132 GG/GC可能为膀胱癌的保护因素(P=0.018,OR=0.523;P<0.001,OR=0.481),rs2077647TT/CT可能为膀胱癌危险因素(P=0.005,OR=2.621;P=0.015,OR=2.386),rs2234693和rs93440799位点与膀胱癌发生无明显相关性;而肾癌相关性研究中显示,ESR1基因四个多态性位点均与肾癌患病风险无关。(3)ESR1基因rs1801132、rs2234693位点与吸烟、饮食咸淡、缺乏锻炼等情况在膀胱癌患病风险中存在潜在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rs1801132、rs2077647位点与体力/脑力劳动、经常憋尿等情况在肾癌患病风险中有潜在的交互作用。(4)ESR1基因多态位点在膀胱癌患者中,rs1801132的基因型分布在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远处转移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rs2077647等位基因分布在临床分期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癌中,rs1801132等位基因频率在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s9340799基因型分布在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223469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两肿瘤各临床指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膀胱癌临床检查资料中,两之间HGB、RBC、WBC、NE%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病例组HGB、RBC指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值对比分别为(141.08±22.44g/L,145.86±19.51g/L)和[(4.57±0.72)×10^12/L,(4.77±0.61)×10^12/L];而WBC、NE%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37±3.73)×10^9/L,(6.76±2.30)×10^9/L]和(61.97±11.97,59.73±11.52)。四种血象指标在肾癌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HGB、RBC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137.01±20.85g/L,145.24±22.76g/L)和[(4.56±0.63)×10^12/L,(4.76±0.68)×10^12/L],而WBC、NE%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54±2.52)×10^9/L,(6.82±2.55)×10^9/L]和(65.17±11.93,61.53±13.21)。(6)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ESRα蛋白浓度,膀胱癌病例组血清中ESRα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51.70±12.21pg/ml,64.22±13.46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94,P<0.001);肾癌病例组血清中ESRα蛋白浓度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9,P=0.628)。结论(1)吸烟、饮酒、饮食口味偏咸、憋尿、过度劳累可能为膀胱癌患病的危险因素,水果的摄入、锻炼身体为膀胱癌保护因素;吸烟、食用过多肉类、过度劳累、憋尿可能为肾癌的危险因素。(2)研究结果显示,ESR1基因rs1801132 GG/GC可能为膀胱癌的保护基因型,而rs2077647TT/CT可能为膀胱癌风险基因型。(3)ESR1基因rs1801132、rs2234693位点与吸烟、饮食咸淡、缺乏锻炼等情况在膀胱癌患病风险中存在潜在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rs1801132、rs2077647位点与体力/脑力劳动、经常憋尿等情况在肾癌患病风险中有潜在的交互作用。(4)在膀胱癌患者中,rs1801132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远处转移中均有统计学关联,rs2077647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与临床分期有统计学关联。在肾癌中,rs1801132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统计学关联,rs9340799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与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有统计学关联。(5)膀胱癌及肾癌病例组体内HGB和RBC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WBC含量和NE%均高于对照组。(6)膀胱癌病例组中ESRα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