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也是最容易早期发现的肿瘤,但目前在国内外仍有相当高的年死亡率,因此,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课题着重探讨宫颈癌分期、新辅助化疗及其影响宫颈癌复发或未控的相关因素。应用MRI评价宫颈癌分期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在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240例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术前行MRI检查,参照FIGO标准进行MRI分期,将MRI分期和临床妇检分期分别与手术病理所见对比。结果:MRI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4.16%。MRI检查判断宫旁浸润的灵敏度为91.80%,特异度为94.97%,正确指数为0.87。MRI检查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5.10%,特异度为98.96%,正确指数为0.84。MRI检查对宫颈旁组织侵犯部位和范围的判断准确率为88.75%。临床分期总的准确率为67.08%。临床妇检判断宫旁浸润的灵敏度为67.21%,特异度为92.74%,正确指数为0.60。结论:1.对宫颈癌而言,MRI分期优于临床分期,对判断宫旁浸润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指数。2.MRI弥补了临床妇检预测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子宫体受侵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准确率。3.MRI检查使宫颈癌的分期更加客观、准确,避免了临床分期可能发生的偏倚,两者相结合有利于优化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比较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毒副作用及近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Ⅰb2~Ⅱ b期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125例,接受治疗前随机分为2组,采用不同化疗方案化疗1~2个疗程,其中顺铂+5--氟尿嘧啶(PF方案)79例,顺铂+多西他赛(TP方案)46例。比较两组化疗疗效、毒副反应、术后病理情况以及近期生存率。结果:2组化疗方案总有效率为87.20%,PF组有效率为86.06%,TP组有效率为89.1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化疗毒副反应上,TP组主要为骨髓抑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方案化疗的消化道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方案化疗后手术病人的术后病理情况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化疗方案的患者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Ⅰ b2~Ⅱ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均较好,副反应较轻,无明显差异。2.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有效控制宫颈局部病灶,缓解宫旁浸润,增加手术彻底切除的机会,降低病理高危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3.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均具有相近的临床应用价值,但PF方案经济实惠,适于临床推广普及。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癌复发或未控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有手术病理证实、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的宫颈癌患者1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年龄、临床期别、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肿瘤直径(大小)、宫旁浸润、肌层浸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宫颈癌复发或未控的影响。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宫颈癌患者复发或未控的因素有:临床期别、肿瘤直径(大小)、宫旁浸润、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宫颈癌患者复发或未控的独立因素有:肿瘤直径(大小)、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结论:宫颈癌复发或未控的影响因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宫颈癌的治疗需强调综合治疗,以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