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目前的重大国家战略,该地区的常住人口有1.1亿人左右,因此对于鲜活农产品有极大的需求,此外,京津冀地区的多种鲜活农产品产量位居我国前列,是我国重要的鲜活农产品产地。可是目前京津冀地区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从很多方面来看仍旧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是流通主体和物流技术等。对于京津冀区域性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构建还不完善,不能充分应对京津冀地区的鲜活农产品生产、流通以及消费。近年来我国为使鲜活农产品良好发展,我国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文件,意在建设高效、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该政策提出“创新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完善流通链条和市场布局,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本文将会对京津冀区域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对京津冀地区鲜活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主要是四个方面的问题:鲜活农产品流通主体分散经营;鲜活农产品冷链流通比例低,损耗率高;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信息化水平低;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为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世界级城市群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拟对美国、日本、法国三个发达国家的世界级城市群的鲜活农产品流通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共同点和优势,为京津冀地区构建区域鲜活农产品流通提供启发。针对这四大问题,结合北京、天津、河北的现实情况,对河北高碑店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案例分析,提出京津冀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优化建议,第一,建设京津冀鲜活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和规范京津冀地区的鲜活农产品信息市场并且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两个方面;第二,对京津冀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规划布局和升级扩展,包括以鲜活批发市场为龙头,带动前后向关联产业的发展,实现规模扩张,构建多地区产地批发市场等方面;第三,发展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提高鲜活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实行鲜活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的综合化经营;第四,加快京津冀鲜活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第五,建立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制度保障。以上这些优化建议,对于政府解决京津冀地区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一直以来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并且对于区域性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理论和实际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