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省是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相应的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同步快速增长。再加上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中心,对水资源需求量大的同时再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水污染,从而加剧了辽宁省水资源短缺的严重程度,成为制约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解决辽宁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是实现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论文以格兰杰因果关系理论为指导,具体分析了辽宁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现状,同时以水资源利用为视角,运用协整理论分析了2000-2015年间辽宁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合ECM误差修正模型对辽宁省未来5年的用水总量与GDP进行分析预测,在此基础上建立辽宁省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与ArcGIS空间分析相结合,仿真模拟两系统之间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过程,获得以下结论:(1)辽宁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用水总量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用水效率不断提高,这主要归因于辽宁省经济实力的增强、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设备的更新。但是从总体来看辽宁省水资源利用效率仍然普遍偏低,尤其是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左右,落后的灌溉方式导致辽宁省农业用水效率偏低且在过去10年并未得到明显改善,这也从侧面表明辽宁省未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关键在于农业。(2)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与广义差分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误差修正,模型计算结果显示:辽宁省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用水总量的增加以及用水效率的提高必然引起GDP的增长;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GDP的增长也必然引起用水效率的提高。(3)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的结果显示:当前辽宁省东部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保持着协调关系;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本区域水资源对经济的支持力,尤其是辽西地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长效发展处于明显失调阶段。鉴于此,为了保证辽宁省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长期稳定协调发展,一定要在基于水资源实际状况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经济增长的速度。这样对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供水方案和产业布局以及对辽宁省各地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