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尔·贝娄(1915-2005)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文学的发言人,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和威廉·福克纳(1897-1962)的接班人。他是1976年普利策小说奖的获得者,是唯一一位三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作家,更是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作品被认为“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 在贝娄早期的作品中,主人公多为犹太人,他们在冷漠、荒诞的城市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对生活麻木不仁,对外界的漠不关心,与社会和现实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在坚持犹太文化和融入美国文化中艰难挣扎。最终,他们选择融入集体,摆脱孤独异化的状态,告别萎靡的生活状态,走出精神困惑,找寻融入社会的平衡点。《晃来晃去的人》的主人公约瑟夫和《受害者》的主人公利文撒尔就是贝娄早期作品中此类人物的代表。 本论文借助新历史主义理论和神话原型理论,通过文本细读和比较分析,对索尔·贝娄早期作品的代表作《晃来晃去的人》和《受害者》中的主人公约瑟夫和利文撒尔身上的共同特质进行研究,进而发现贝娄早期创作中的人文主义关怀。通过分析发现,贝娄早期作品中的主人公具有三个共同特征:(1)主人公都具有一定的异化特征,他们为摆脱这种困境探寻着方法,由一开始的逃避渐渐转变成面对;(2)主人公身上都有明显的犹太特性,他们在犹太文化和美国文化中找寻着平衡点;(3)主人公都具有傻瓜人物特征,他们努力融入集体,找寻精神寄托来摆脱受害者和傻瓜特质。贝娄早期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都具有以上三个特质,他们在冷漠的都市生活中找寻着作为犹太人生存的意义。 通过对约瑟夫和利文撒尔的共同特点以及他们为摆脱现状而做出的努力进行分析,进而发现贝娄在早期创作中的人文主义关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贝娄关注主人公的尊严。在贝娄早期的作品中,主人公致力于追求尊严,智慧以及隐忍等良好的品质。 (2)贝娄相信摆脱困境的最好方法是爱与融入集体。在其早期作品中,主人公经过一系列抗争,逐渐发现融入社会,融入集体是找寻立足点的最好方法。 贝娄早期的作品奠定了贝娄创作的基调,在贝娄的创作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贝娄早期作品中主人公具有的相同特质在其后期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因此,研究贝娄的早期作品不仅有助于理解贝娄的创作初衷,更有助于研究贝娄的其他作品。作品中主人公的傻瓜人物特征作为一个新视角为以后研究贝娄的作品以及其人文主义关怀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研究其他犹太作家的作品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