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城市快速发展,近年来各种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各大城市都开始致力于城市生态建设以及城市防灾减灾方面的研究,韧性理念由此得到了广泛运用和发展。本文所阐述的城市生态韧性理论是以韧性理论为基础的对城市生态规划进行深入研究的理论,通过对其内涵、特性以及作用机制进行梳理,总结生态韧性的关键要素以及建设框架,并选择西北地区的生态新区建设示范点——西安浐灞生态区作为评估对象,通过对浐灞生态区进行城市生态韧性现状分析总结问题,基于这些现状问题设计城市生态韧性评估量化方法,并针对潜在的城市问题和建设不足之处提出具有可持续特征的城市生态韧性提升规划策略。论文主要包括五个研究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目前我国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基于目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城市污染等问题,提出城市生态建设的思路转变和对策——城市生态韧性理论。第二部分:城市生态韧性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二章。首先对城市生态韧性理论的发展以及城市生态韧性建设的典型案例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生态韧性理论的内涵、动力机制模型以及关键要素等的基础研究。第三部分:包括论文的第三章,根据第二部分所总结的城市生态韧性的动力机制以及关键要素,从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资源配置以及环境治理四个层面对浐灞生态区的城市生态建设现状进行定性分析。从现状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浐灞生态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效较为明显,但空气质量较差,水体治理方面仍有待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但公共交通以及通讯等设施的完善程度仍需提升;但能源消耗量仍然较大,非化石能源使用占比不高;环境治理效率仍需提高。依据以上总结的几方面现状生态韧性问题,进行浐灞生态区的生态韧性评估指标的筛选以及评估方法的构建。第四部分:包括论文第四章,首先通过筛选城市生态研究的常用评估方法,确定选用层次分析法以及综合评价法进行城市生态韧性评估的量化研究。并以城市生态韧性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综述法以及浐灞生态区的生态韧性现状问题对评估指标进行进一步筛选和说明,从而设计城市生态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并且通过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对各项评估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最终用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估指数计算模型。其次,运用城市生态韧性评估方法对浐灞生态区2010年至2017年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情况以及城市环境治理四个方面的韧性建设状况进行指标数据统计以及评估指数的计算,通过数据分析总结浐灞生态区近八年的城市生态韧性变化情况。第五部分:根据浐灞生态区的生态韧性量化评估计算结果及其变化情况,发掘浐灞生态区的生态韧性潜力,从空间规划和政策建议两个方面,分别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以及环境治理四个方面提出浐灞生态区的生态韧性具体提升规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