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方面的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成果也都非常丰富。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不同年级、学段之间的学习衔接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作文教和学又由于其现实性,存在很多主观特殊因素,因此,作文训练的系统化、阶段化缺乏问题的矛盾日益突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新课标”)中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将课程标准设定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阶段目标按照年级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阶段目标的设定,初衷是为了突出写作课程所具有的阶段性和整体性规律,这样的区分是为实践教学和训练指明努力方向。但仔细研读,不难发现新课标除了在笼统地进行了年段区分之外,也没有其他更为细致的指导意见。同时,在实践中,无论是教材的编排上,还是实际教学活动中,抑或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对作文的阶段训练阶段化的作文训练内容都没能得到有效体现。因此,可以说阶段化的作文训练内容还停留在初步的理论设想上,在实践上并没有落到实处。本文结合延吉市第十二中学的实际情况,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实践调查,分析目前延吉市第十二中学在作文的阶段训练内容的不足,提出有关阶段化训练内容的建议。本文的相关建议是以各个学期相互联系、螺旋式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为目标,以作文基本能力训练和具体写作能力训练相互交错,分步骤、分层次地设计了新的阶段化训练内容,以期对相关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提出的有关初中作文阶段化训练内容的改进建议,首先,是将初中六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根据每阶段的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制定不同的阶段训练目标。然后,在训练目标的指引下安排每个阶段的具体训练内容,具体的训练内容落实到基本能力和具体写作能力训练两大部分之中。基本能力训练是以文面、提纲、修改为重点,贯穿始终对学生进行不问断的训练。具体写作能力训练是通过不同的主题对学生的单篇作文的写作过程进行训练,包括主题解读训练、主题知识积累与训练、提纲学习与写作训练三个方面。其中,主题解读训练和主题知识积累与训练是重中之重,前者意在摆脱旧有写作框架阴影,建立对主题内涵的深度思考,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创作热情;后者意在增加写作知识和写作材料、技能的储备,包括:文体知识积累与训练、好词好句积累与训练、思想精华积累与训练、文学积累与训练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