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复合体,土地利用必然要受到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研究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和进行区域划分,不仅可以揭示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提出各区域土地利用的方向、途径、结构特征和布局,为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为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奠定基础和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区划使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最佳结合,从而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协调用地部门之间的矛盾,以利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对土地利用区划的研究历程进行了简述,分析了河北省康保县农业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适合康保县的农业土地利用区划原则方法。选取自然生态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组成康保县农业土地利用区划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SPSS聚类分析等技术手段得出康保县农业土地利用区划。主要工作如下:1、康保县农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数据获取。在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基础上,走访相关部门和农民群众,收集数据资料,利用EXCEL. ARCGIS、SPSS软件处理数据。在认识康保县自然环境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其农业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2、依据康保县农业土地利用区划原则建立农业土地利用区划指标体系,一类是自然生态指标,包括年均降水量、≥10℃积温、土壤有机质、坡度;另一类是社会经济指标,包括耕地占总面积百分比、林地占总面积百分比、草地占总面积百分比、粮食单产量。3、根据康保县农业土地利用区划原则,应用聚类分析法,结合定性分析,将康保县分为三个农业土地利用区:北部低山丘陵区、东部缓坡丘陵区、南部波状平原区;根据各区内部主导分异因素划分出二级亚区,分别为:北部低山丘陵区的东北部重干旱亚区、西部干旱亚区、西南部半干旱亚区;东部缓坡丘陵区的北部半干旱亚区、中南部半干旱偏湿亚区;南部波状平原区的北部半干旱亚区、西部盐碱亚区、南部半干旱亚区。绘出康保县农业土地利用区划图。4、在分析农业土地利用现状和农业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农业土地利用建设方略。(1)农业土地利用应牧农并重,农牧林结合。树立“立草为业,为牧而农”的发展思路,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土地利用结构。(2)继续进行退耕还草灌、退牧还草,防沙治沙,推进生态恢复。主要方略有:对于耕地,应在水土条件较好的地段(滩地、盆地、河谷地),建设稳产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基本农田,以有机旱作农业土地利用为主体,量水而行,适当发展水浇地,严禁超采地下水;对于林地,应继续加强农田草场防护林体系建设,适时更新改造,以乔灌混交窄林带为主。对于牧草地,应加强草原建设力度,改良草原,发展人工草地。根据草原退化程度差异,因地制宜实施围封禁牧、休牧、轮牧,做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严禁超载过牧。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搞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统筹山(丘)、水、田、草、林、路综合土地利用。因地制宜提出不同农业土地利用区及各亚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