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Ri T-DNA遗传转化及菌根植株抗旱性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真菌或AMF)是20世纪后期研究的新型的生物肥料,它存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土壤中,可以与绝大多数被子植物的根共生;大多数农作物、果树、蔬菜、观赏植物和花卉等都能形成丛枝菌根。AM真菌在植物和土壤间起着桥梁的作用,是植物和土壤间物质运输的载体。这种从植物到土壤和从土壤到植物的物质运输的载体,对植物和土壤的发育与健康都十分重要。AM真菌在生态系统重建、生态平衡的维护以及农林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植物菌根及菌根真菌的研究方兴未艾。柑橘在土壤中一般不生根毛,主要依靠与其共生的真菌进行吸收活动,对丛枝菌根的依赖性较强。Peyronel(1922)最早发现柑橘类植物存在有菌根,后来的大量实验证明,绝大数柑橘类植物可形成菌根,AM真菌对柑橘有显著效应,主要表现在促进植株营养生长,改善果实品质,增加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等方面,且不同品种适宜的菌根菌存在差异。设计了柠檬发根农杆菌遗传转化的试验,建立了柠檬Ri T-DNA转型根优化培养体系,该体系为:用对数期的发根农杆菌A4菌株感染活化胚中单片子叶的创伤腹面,25℃±2℃暗培养25~30d,多数子叶上发出转型根(毛状根),遗传转化率达84±10%。继代脱菌5代后获得无菌转型根。外植体活化采用MT培养基,继代脱菌培养采用MS培养基。采用这个体系获得了大量激素自主的柠檬Ri T-DNA转型根。获得的新鲜转型根白色,长1.2±0.08cm,粗0.72±0.06mm,负向地性生长。柠檬丛枝菌根的研究对柑橘生理生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对柠檬实生无菌苗接种不同的AM真菌,旨在探讨AM真菌种间差异对其生长及矿质含量的影响,并筛选适宜的优良菌种(菌株),为AM真菌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柠檬无菌苗为材料,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3种AM真菌Gigaspora margarita、Glomus mosseae和Glomus versiforme对柠檬无菌苗营养生长及矿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的植株均有效地被感染;与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能显著促进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尤其促进了须根的生长,接种Glomus mosseae处理的主根长度比对照增加了23.8%,侧根数量增加了36.9%,须根数量和总长分别增加了170.2%和102.1%;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叶片N、P、K、Ca、Mg、Zn、Cu和Mn的含量,与对照相比,3种真菌处理的P含量分别增加了47.2%、89.1%和33.1%。3种AM真菌处理中,以接种Glomus mosseae处理营养生长最好,菌根依赖性最大,矿质元素N、P、K、Ca、Zn和Cu的含量最高,其效应顺序为Glomus mosseae>Gigaspora margarita>Glomus versiforme,可见,3种AM真菌对柠檬均有正效应,以Glomus mosseae最为显著,为柠檬适宜的优良菌种(株)。我国西南地区水资源的短缺和分布不均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干旱胁迫使植物减产减质,甚至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柑橘在我国西南地区种植面积极为广泛,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柠檬对四川果农经济收入的增加有较大的帮助,然而近年来经常受到夏季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柠檬的产量和品质不稳定。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或AM fungi)对植物生长发育与健康都有十分重要意义,可以促进植株营养生长,改善果实品质,增加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有关AM真菌在非高温条件下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植物抗胁迫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已经有一些报道,但在常温条件下不同种间的AM真菌与柠檬互作的耐干旱效应还未见报道。笔者针对我国西南地区在夏季容易遭受高温干旱致柑橘树体受害的现状,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3种AM真菌Gigaspora margarita、Glomus mosseae和Glomus versiforme对柠檬无菌实生苗菌根形成及耐旱性的影响,旨在为AM真菌生物技术在三峡库区柠檬抗旱性中的应用以及选育适合柠檬菌根化育苗的高效优良菌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versiforme、Glomus mosseae、Gigaspora margarita对柠檬耐干旱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的植株被侵染后,显著促进植株的生长;叶片中SOD、POD活性和根系活力显著增强,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降低,膜透性显著变小,柠檬苗的耐干旱能力显著提高。3个菌种相比,效应排序为Glomus versiforme<Glomus mosseae<Gigaspora margarita。认为Glomus mosseae是柠檬耐干旱胁迫菌根化育苗的适宜优良菌种。
其他文献
棉花黄萎病(Vertieillium wilt)是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维管束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目前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黄萎病危害的措施。因此必须深入了解棉花抗黄萎病基因的表达规律及棉花黄萎病与寄主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黄萎病品种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从分子标记和分子克隆两个方面对黄萎病抗性
鲤春病毒血症(Spring viremia of carp,SVC)是一种急性出血性高度传染性的病毒病,一般在春季大规模爆发,主要感染鲤科鱼类,其中以鲤为主要感染对象。患病的幼鱼死亡率高达30%
背景及目的:脑老化是神经系统衰老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但其具体机制仍未明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年龄相关的氧化应激水平增加与脑老化和神经退
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区,由于气候持续干旱少雨,以土壤水分持续严重亏缺为特征的人工林地土壤干化正在日益严峻地威胁着黄土高原人工林正常生长,土壤干层的形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的病毒病害,该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fijivirus, RBSDV)引起。RBSDV是一种双链RNA病毒,曾在中国、日本等国家流行
学位
本文采用石蜡组织包埋切片技术,对黄鳝脑组织进行三维连续切片。经过H.E.常规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黄鳝的全脑结构与组织细胞学特征。研究发现,黄鳝的脑组织基本可分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