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消费者维权的过程中,厂商合法利益被侵害而又无力维权的情况比比皆是。同时,经营者的利益让步并未缓解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矛盾,现今中国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激烈,彼此安全感低下。在这样的环境中,社会资源被大量消耗,交易关系不平等现象两极化,善良诚信风俗被恶化,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健康发展。对于消费者维权过度、甚或敲诈,厂商往往会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去平息争议。原因既有主观、亦有客观的。主观原因常常体现为厂商希望和气生财,花钱消灾,只要损失还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就不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客观原因方面,有很多,例如,当前社会反向不均衡的法律现状,社会上不健康的舆论导向压力等,都令厂商对于合理维权望而却步。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探讨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厂商合法权益的维护问题。本文的基本框架,除引言和结尾外,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章为厂商合法利益被侵害的问题分析。主要阐述、分析、总结了厂商合法利益被侵害的现状、影响及根源。第二章为我国大陆地区调解消费者与经营者利益的法律制度现状。分别探讨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现状和经营者权益保护的法律现状。第三章着重陈述并研讨其它国家和地区在厂商合法利益保护方面,有哪些立法经验。其中分别从如下几个方面作了比对说明和优缺点阐述:消保法的基本目标、原则;维权过度和敲诈勒索的界限;消费者资讯及教育;刑事处罚手段;消费者合同法;迅速、廉价、便捷的纠纷解决程序性规则;中立公正的纠纷调解机构;经营者救济手段。第四章笔者阐述了在消费者保护法下经营者合法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