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CH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R、PR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j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细胞命运决定因子Cell fate determination factor Dachshund (DACH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复杂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其与ER、PR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探讨DACH1、ER和PR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从而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依据。方法1.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2年5月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患者年龄在2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岁。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1988)提出的内膜样癌组织3级分类法,该8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病理学分级为G1级的有26例,占32.5%,病理学分级为G2级的有29例,占36.25%,病理学分级为G3级有25例,占31.25%。根据FIGO,2000年手术病理分期标准:Ⅰ期患者共44例,占55%,Ⅱ期患者共3例,占3.75%,Ⅲ期患者共32例,占40%,Ⅳ期患者1例,占1.25%。按病理类型分类,子宫内膜样腺癌共56例,占70%,腺鳞癌共8例,占10%,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共6例,占7.5%,透明细胞癌共7例,占8.75%,鳞癌1例,占1.25%,未分化癌2例占2.5%。80例标本中子宫肌层浸润≤1/2的患者共21例,占26.25%,子宫肌层浸润>1/2的患者共18例,占22.5%。无肌层浸润的患者共41例,占51.25%。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共14例,占17.5%,无淋巴结转移的共66例,占82.5%。另外,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有22例行血CA125检测,其中10例患者血CA125值增高,12例正常。选取同期因其他疾病而行手术切除的正常子宫内膜患者20例(增殖期内膜10例,分泌期内膜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10例、子宫内膜复杂增生患者1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子宫内膜癌、20例正常子宫内膜、1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10例复杂增生内膜组织中DACH1蛋白的表达,比较DACH1蛋白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的差异,分析DACH1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学类型、年龄、血CA125值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及其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同时检测8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并分析DACH1、ER和PR之间表达的相关性,初步探讨DACH1蛋白、ER和PR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DACH1蛋白在不同组织中阳性率的比较,及其表达与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关系的比较采用χ2检验,DACH1蛋白、ER、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检验相关分析。应用Breslow (Generalized Wilcoxon)法计算并比较DACH1蛋白表达阳性组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和DACH1蛋白表达阴性组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并绘制生长曲线。2.选择我院2008年间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新鲜子宫内膜标本20例,另取门诊刮宫后病理证实的正常内膜组织10例,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5例,作为对照,所有标本取材后立即放入液氮中,对以上新鲜标本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ACH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作为对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的验证。同时以已知的DACH1蛋白表达阳性的Hela细胞作为该实验的阳性对照。DACH1蛋白在不同组织中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DACH1蛋白表达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腺体细胞胞核中,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DACH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和复杂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6.3%(29/80)95%(19/20)、8/10、10/10,DACH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非癌的几组(P=0.000)。手术病理分期为Ⅰ期的内膜癌组织中DACH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7.7%,手术病理分期为Ⅱ-Ⅳ期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ACH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2.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分级为G1-G2级的内膜癌组织中DACH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3.6%,病理分级为G3级的内膜癌组织中DACH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内膜样癌组织中DACH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2.2%,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中DACH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2/1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ACH1蛋白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呈显著正相关。DACH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程度及患者年龄无关(P>0.05)。2.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DACH1蛋白阳性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DACH1蛋白阴性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3.8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34例呈ER阳性表达,表达阳性率为42.5%,42例呈PR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2.5%,ER阳性组DACH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7.06%(16/34),ER阴性组DACH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6.09%(12/46),PR阳性组DACH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2.4%(22/42),PR阴性组DACH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8.4%(7/38),Spearman秩检验相关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ACH1蛋白表达与ER蛋白表达呈正相关(ρ=0.245906,P=0.0279),DACH1蛋白表达与PR蛋白表达呈正相关(ρ=0.3527758,P=0.001330)。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进一步验证了DACH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等非癌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1.DACH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DACH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复杂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与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有关,DACH1蛋白阳性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DACH1阴性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提示DACH1基因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相关抑癌基因,其表达缺失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浸润、演进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标志。2.DACH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降低,ER、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也降低,且DACH1和ER、PR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推测DACH1基因可能参与ER、PR表达的调控。3.DACH1、ER、PR之间可能通过某种共同的通路影响子宫内膜细胞的生长。从而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联合检测DACH1、ER、PR蛋白的表达情况,将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可以为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电力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力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供电企业的工作重点开始由生产向服务转变,企业经
本文致力于苯乙烯环氧化反应中催化剂的研究,用模板剂法制备出纳米金属氧化物NiO、Co3O4,用热分解法制备了非纳米金属氧化物NiO、Co3O4,通过XRD、FT-IR、SEM等手段对它们进行
农村中低压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能在中低压配电网中的损耗大小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电源点分布不合理、配电线路过长、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多、无功损耗、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外的研究成果已经验证了承担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绩效的正向推动作用。但是对处于发展中的中国企业来说,承担社会责任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环境问题开始倍受各国政府的重视。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其中,税收作为政府用
催眠在门诊及临床治疗、表演等多领域显示了其魔术般的奇妙作用。迄今为止,尽管催眠术本身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种种误解与滥用却屡见不鲜。这使得对催眠现象的内在机制的探索
21世纪,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科技竞争往往以知识产权冲突的形态存在,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通过滥用知识产权、提高产业的监测标准来获取不正当利益已经成
古凉州是史上具有音乐文化韵味的边郡驿地,其中攻鼓子在民俗风情熏染下,是西凉乐舞中具有人文气息的民俗舞蹈,为我国现代民族舞蹈研究奠定价值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攻鼓子特点,带你
现代医院作为延续生命、维护健康的重要场所,其整体医疗环境正日益受到重视。“心理、生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下,人们也更关心自身生理与心理的健康,环境作为特殊的治疗手
目的:探讨中药三拗芎葶合剂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各10只,地塞米松组和三拗芎葶合剂大中小剂量组,每组各10只。以卵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