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氧化钛的可见光光催化选择氧化体系的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ca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相光催化体系中,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剂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其应用涉及到包括太阳能电池、新能源开发、污染物处理、有机物转化等多个领域。但是,由于TiO2较宽的带隙宽度使其只能吸收紫外光,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基于TiO2的可见光光催化体系,成为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我们采用两种不同的策略构建了 TiO2可见光光催化体系,利用氧气作氧化剂,实现了醇和胺两类有机物的选择性氧化。具体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染料敏化的策略,实现了绿光LED灯照射下醇类有机物到相应产物的转化。将5(6)-羧基荧光素[5(6)-FAM]与锐钛矿TiO2结合得到染料敏化TiO2光催化剂5(6)-FAM-TiO2,4-甲氧基-四甲基哌啶氧自由基(CH3O-TEMPO)为助催化剂,氧气分子为氧化剂,构建了异相光催化体系。在该新型体系中,5(6)-FAM-TiO2和助催化剂CH3O-TEMPO共同发挥作用。其中,染料5(6)-FAM作为敏化剂,实现可见光的吸收,TiO2扮演着电子转移枢纽、反应发生平台的双重角色,而CH3O-TEMPO作为电子转移媒介,促进反应高效进行。研究发现,催化氧化苯甲醇的反应机理如下:染料吸收可见光被激发后失去电子变为染料自由基正离子,失去的电子转移到TiO2的导带,被氧分子捕获生成超氧自由基离子。与此同时,CH3O-TEMPO失去电子转化为CH3O-TEMPO+,驱动染料自由基正离子回到染料分子,完成染料的循环过程,而CH3O-TEMPO+会将体系中的苯甲醇氧化,自身转化为CH3O-TEMPOH,继而与超氧负离子作用回到CH3O-TEMPO,完成循环过程。2、采用两种半导体复合的方法,在可见光下驱动苄胺高转化率高选择性氧化。将过渡金属硫化物CdS与锐钛矿TiO2复合得到CdS-TiO2光催化剂,以空气中氧气为氧化剂,构建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体系。在该体系中,CdS吸收可见光,产生光生电子和空穴,CdS的导带电子转移到TiO2的导带上,被体系中的O2分子捕获生成O2·-,参与胺类到亚胺的转化。与此同时,底物苄胺首先被CdS的价带空穴氧化,再与O2·-作用,生成最终的产物。CdS与TiO2协同作用,CdS发挥着捕获自然光的重要作用,TiO2扮演着电子转移枢纽与反应平台的双重角色,促进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提高苄胺转化速率。该光催化体系对伯胺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并且重复利用性良好,可多次循环使用。总之,分别采用染料敏化、半导体复合的策略,构建了两个不同的可见光响应的TiO2光催化体系,在温和条件下,以O2为氧化剂,实现了醇类和胺类有机物的高效、高选择性氧化。构建的新型光催化体系为TiO2光催化剂的应用提供思路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空调室外机电机支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空调的使用可靠性和噪声品质。本文围绕空调室外机电机支架的结构设计、仿真分析、成形分析、加工方式和加工工艺多个维度展开探讨。
连续2年对7%井冈霉素·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可湿性粉剂不同用量、10%宁南霉素可溶性粉剂和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防治烟草病毒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井冈霉素·极细
基于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设计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采集样本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参数估计结果显示:尊重和自我实现对大学生幸福感影响最大,说明该校学生整体的幸福感处于较高
简要分析了交泰丸的方、药、证及其临床应用治疗心悸及复方、拆方的现代药理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对政府未来补贴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新活动与政府未来补贴力度不显著相关,而创新绩效与政府
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或夹有粘冻脓血之证。慢性腹泻是指腹泻经久不愈(至少3个月)或反复发作。升阳益胃汤见于金·李果之《脾胃论》,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兼肺病。运
分别用浸渍法、溶胶-凝胶法以及用丙三醇络合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2.1%Ni/Al2O3催化剂,比较了甲烷在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上的部分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备的
公共自行车站点的设置思路应该有所调整,对“网约自行车”给予足够的重视,或对现有的公共自行车进行升级改造,让市民出行能早日实现无缝接驳。$$外观时尚、体积小巧、使用便捷,使
报纸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语料库的发展动态,从新型英语学习资源的角度探讨了语料库与外语学习结合的优势。并依据理论基础,详尽论述了语料库自身优势及带来的外语学习新模式:第一,它
【正】 各种文学体裁和文学现象此起彼伏的苏联战争文学发展进程中,继盛行于五六十年代的“战壕真实”小说和崛起于六七十年代的“全景小说”之后,七八十年代又出现战争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