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是实证会计研究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研究的焦点之一是解释企业为了效益的原因选择了某一会计实务,即会计政策是预先选定的,以减少企业和其权益持有者之间可能发生冲突的成本。盈余管理是实证会计研究的重要领域。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不仅加速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发展,而且促进了现代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在实证会计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试图解释某些上市公司为什么在2001年选择了债务重组会计政策,分析并检验其是否有意减少企业和债权人、股东等权益持有者之间的冲突,或是为了逃避证券监管和维持企业账面效益等目的而进行盈余管理。 具体地看,本文研究的重点及主要贡献包括: 1.通过比较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分析现阶段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发现新债务重组准则仍可能被上市公司用来从事盈余管理;通过比较几种学术界最流行的盈余管理的定义,梳理出了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通过对“实际盈余管理”与“会计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两组概念的区分,为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2.通过回顾代理理论、盈余管理理论及经济后果论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阐述,并着重对债务契约和经理人的激励契约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会计数据对各契约成本的牵制作用,为管理层利用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3.搜集2001年实施债务重组的165家上市公司的观测样本以及控制样本,采用描述统计、参数与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及敏感性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债务重组公司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和损失的动因进行解释和分析,并对上市公司,尤其是制造业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的行为提供了事实依据。 4.通过实证研究对上市公司利用新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进行了揭露。研究发现,虽然新重组准则的修订遏制了上市公司通过确认重组收益并计入营业外收入直接管理盈余的方式,但关联方之间资产置换、债务豁免等隐性的盈余管理变的更为频繁。此外,统计发现2001年有部分债务重组公司利用资本西北}业人学硕十沦文公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而这进一步证明了重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事实。 最后,本文对如何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了探索。从完善债务重组准则、公司法、审计监督以及健全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关键词: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资本公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