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引进大量国外资金进行公共项目建设,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仅靠公共管理者进行的项目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发展不可持续、公民满意度低下、引发公共部门的信任危机及公共项目失败等。西方发达国家引入公众参与,以改善决策效果、促进公共项目顺利执行,并取得很大成就。因此,国内学者和公共管理者也从西方国家的案例研究中发现将公众纳为公共项目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对促进公共项协作治理、减少绩效损失、提升项目绩效作用重大。同时,随着公民素质的提升以及公共项目问题的频发,公众参与公共项目治理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因此,本研究以PV-GPG为理论为指导,以绩效损失为研究视角,来研究不同的公众参与类型对公共项目绩效的影响,以及对规避和防范绩效损失的作用。本研究以甘肃省世行项目为案例,首先,结合John Clayton Thomas提出的七种公众参与类型,通过访谈研究和质性资料分析方法,对甘肃省世行项目各示范镇的公众参与类型进行划分,发现甘肃省世行项目共存在六种形式的公众参与类型,且每个项目镇的公众参与类型组合有所不同;其次,研究以PV-GPG理论中提及的公共项目存在的两种类型的公共项目绩效损失为基础,从七个维度出发构建公共项目绩效损失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及维度的权重系数,并依据课题组获得的一手项目资料与数据进行绩效损失试测;再次,将各项目镇的公众参与类型及实际参与情况和结果与绩效损失测度结果结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引入关键公众接触这一参与类型可以有效规避和防范价值偏离型绩效损失和治理缺陷型绩效损失;由公众发起的接触若能得到有效的运用,便能规避和防范价值偏离型绩效损失和治理缺陷型绩效损失;开展切实有效的公民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运用,能够规避和防范价值偏离型绩效损失;组织有序且有效的公民大会,能够规避和防范价值偏离型绩效损失和治理缺陷型绩效损失;通过与咨询委员会的有效接触,并将之作为公共项目治理的合作伙伴,可以规避治理缺陷型绩效损失;有效的公众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防范和降低公共项目绩效损失。因此,建议公共管理者要重视公众在公共项目治理中的作用,将公众参与作为缓解冲突,解决问题,促进公共项目绩效生成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