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的化学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4o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蒡(Arctium lappa L.)为二年生草本植物,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c)、菊科(Aste raceae)、牛蒡属(Arctium)。它广泛分布于中国、西欧、俄罗斯、北美洲、南美洲等地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热,多生于山谷、山坡、林缘、林中,海拔750~3500 m处。它的根可以作为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也可以作为一种蔬菜。牛蒡子(Fructus Arctii)是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它被广泛用作发汗剂,利尿剂和血液净化剂的中药。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消肿解毒的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风热咳嗽,咽喉肿痛,疮疡肿毒等症[1]。目前从这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有木脂素类,萜类化合物,酚酸,黄酮等其他类成分[2]。本论文主要由四章组成。第一章对云南牛蒡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第二章对不同产地牛蒡子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对不同产地的牛蒡子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第四章对牛蒡子中主要的几类化合物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阐述。[目的]对牛蒡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第一章利用色谱技术对云南牛蒡子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利用90%甲醇-水对牛蒡子进行提取并过滤,将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分离纯化主要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MCI GEL、以及RP-18硅胶上重复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半制备型RP-HPLC进行最终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以及波谱解析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同时对新化合物1*-3*采用半叶法检测了其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以制率为31.2%宁南霉素做为阳性对照品。对新化合物4*、5*采用抗MRSA琼脂盘扩散测定法进行了抗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测定(抗MRSA),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方法检测氧化产物来测定抗氧化活性。第二章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云南产牛蒡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第三章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牛蒡子进行指纹图谱研究。[结果]从云南牛蒡子中分离鉴定出23个化合物,其中包括新化合物5个(1*-5*),己知化合物18个(6-23)。结果表明化合物1*-3*在药剂浓度为20μM时,具有较高的抗TMV活性,抑制率分别为33.5%、32.8%和34.2%。它们的抑制率均高于阳性对照组(宁南霉素抑制率为31.2%)。化合物4*和5*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MRSA)活性较弱,IZD分别为10.8±1.0 mm和9.3±0.8 mm,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IC50值分别为3.85μg/ml和3.47μg/ml。六个不同产地的牛蒡子挥发油成分分析,表明各地的挥发油成分组成都有一定的差异。九个不同产地牛蒡子的HPLC指纹图谱显示,其相似度都大于0.99,说明不同产地的牛蒡子质量的均一性很好。
其他文献
炳灵寺石窟佛塔主要分布于下寺区、上寺区、洞沟区、野鸡沟、白塔沟、水滴岭等,主要分为浮雕佛塔、圆雕佛塔、壁画佛塔、泥塑佛塔、鎏金铜佛塔等,时间主要为西秦、唐代、宋元、明清等时期,形制为“窣堵波”式塔、仿木构殿堂式塔与覆钵式塔。文章主要是对炳灵寺石窟佛塔进行了初步的数量、种类、分布区域的统计;按照佛塔产生的先后时间顺序以及发展程度对佛塔进行分期,并阐释各个时期佛教的传播情况与佛塔的变化,从而得知佛塔风
目的: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探讨临床肝炎后肝硬化中医主证候及其兼夹证候的分类特征。方法:规范采集明确诊断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临床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的经济危机理论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经济规律之一。《资本论》中经济危机理论对于经济危机的直接诱因、周期性规律、理论本质、产
施工监理就是以法律、法规、标准、合同为依据,以监督管理为手段,用以发现、预防、控制及至清除技术隐患.本文对大型涉及工程施工监理过程中涉及的依据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
随着新型工业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国家环境规制的不断整体升级以及地区环境规制差异的存在使企业迁移不可完全避免,环境规制已成为企业迁移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环境规制下企业迁移决策很大程度受遵从环境升级成本和迁移成本的影响。地方政府在当地给予企业的研发财政补贴与激励企业迁入的成本补助越来越大,两者是对企业迁移决策的重要干预项。那么在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强度升级的情况下,企业是否一定会选择
林徽因的研究热潮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但是学者们对林徽因文学作品的研究大多局限在诗歌和小说领域,其散文一直鲜有人问津。若要正确认识一个作家文学作品的价值,任何一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