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较高的耐药率与结核病再次暴发密切相关,并呈现出地区间的差异与特征。苏州市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及外来人口流动量较大,结核病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耐(多)药结核病也已成为该地区当前结核病防治的主要任务,分析掌握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疫情对于其防治特别是耐药结核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鉴于耐两种一线药物异烟肼和耐利福的结核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并占有较高比例,研究获得苏州市地区katG与rpo基因突变的分子特征及其与INH和RFP耐药相关性对于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采用统计学分析,对苏州市2008年9月~2011年5月近三年结核病调查获得如下结果:(1)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INH、RFP、SM和EMB的总耐药率为33.8%;耐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INH、RFP、SM和EMB的耐药率分别是24.6%、13.3%、24.7%和10.7%,相应地均显著高于1994~2007全球平均耐药水平;(2)HRSE组合耐药在INH和RFP耐药病例中均占有较高的百分比,分别为22.7%和40.%,均超过各自的单耐药百分比19.0%和9.0%;(3)2008年9月~2011年5月期间分了三个年度进行统计,结核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总耐药率、4种一线药物耐药率及耐多药率在2010年7月~2011年5月这一年度显著增高,且在3个年度总体均呈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同时耐4种药物组合的耐药率呈显著统计学差异。通过抽提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katG基因片段,核酸电泳鉴定后进行纯化和测序,研究结果表明(1)苏州市地区耐INH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突变除了极少部分为其它位点变异外,绝大部分为:234位,GCG→GGG,Ala→Gly(A234G),98.9%;315位,AGC→ACC,Ser→Thr(S315T),百分比83.7%;463位,CGG→CTG,Arg→Leu(R463L),百分比84.8%,统计学分析表明了315位点的突变与INH耐药具有高度相关性,而234和463位点的变异与INH耐药无相关性。对315位点变异在INH中敏组和耐药组间相关性的分析未见有统计学差异。(2)苏州市地区RFP耐药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rpoB基因中具有代表性、突变率较高的位点为RRDR-531,TCG→TTG,Ser→Leu,占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