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之一,黄土斜坡变形破坏是黄土高原十分常见的地质灾害。黄土高原中许多黄土崩塌、滑塌以及中-小型滑坡的发生常与黄土洞穴的发展关系密切,洞穴环境下的黄土斜坡随其内部黄土洞穴的发生发展而呈现不同的滑塌破坏特征,这种现象在黄土洞穴广为分布的黄土高原地区十分普遍,因此开展洞穴环境下黄土斜坡的滑塌破坏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洞穴潜蚀环境下黄土斜坡滑塌机理研究”为依托,围绕洞穴环境下黄土斜坡破坏机理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大量野外实地调查,收集整理了与洞穴环境下黄土斜坡破坏相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典型的具有潜在危险的天然黄土斜坡,通过踏勘、洞穴系统调查,并结合洛阳铲探察、工程地质测绘等方法和手段,查清了黄土斜坡裂隙-洞穴系统的发育特征及空间组合形式,对孕育黄土斜坡破坏的洞穴环境进行了分类,并根据不同洞穴环境的内部特征,反演了洞穴系统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对黄土斜坡所处洞穴环境的类型和及其发展演化模式进行了概化。其次,选择洞穴较发育的天然黄土斜坡展开现场试验,再现了洞穴潜蚀环境下黄土斜坡破坏的全过程,跟踪监测了斜坡破坏过程中位移场的变化,揭示了黄土斜坡破坏的内在机理。最后,建立了不同洞穴环境下的黄土斜坡地质模型,对黄土材料参数进行了优化,合理确定了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借助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不同洞穴环境下的黄土斜坡应力应变分布情况,并且应用其多场耦合模块功能,模拟分析了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工况下黄土坡破坏过程,从数值计算的角度研究了黄土斜坡破坏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