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财务困境严重影响着企业的运营、信用机构的风险、投资者的利益,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亚洲金融风暴所表现出来的微观企业财务困境对宏观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冲击,使公司财务困境研究成为金融风险评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上市公司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也必然面临财务困境的挑战。因此,分析财务困境深层次原因,达到有效防范和准确预测之目的正成为我国财务风险领域的热门话题。传统上,理论界习惯于以一般经济管理理论所关注的企业内外因素来分析财务困境原因,这一思路是以“制度完美”为基本假设的,即在考虑企业财务问题的时候,暗含了企业具有“好”的制度安排,这就掩盖了企业制度因素——公司治理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企业仍然是个“黑箱”。本研究则把公司治理与财务困境进行了有机结合,在公司治理视角下分析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问题。本论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理论分析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描述了财务困境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及技术方法,同时在论述公司治理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借助企业财务本质论新认识,分析了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的一般关系。理论分析得出:在以产权思想为基础的财权流本质论驱动下,“治理”因子已开始被植入现代企业财务体系,公司治理一般会通过①公司治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②公司治理→财务治理;③公司治理→财务治理→财务管理三条基本路径影响现代企业财务活动,而公司治理在企业系统中的基础地位又决定了其有效性对现代企业财务安全具有基础保障作用,财务困境是公司财务非安全的典型形式,因此公司治理会对财务困境的发生产生影响。第二部分是实证研究部分。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以财务困境前2年、前3年和前4年为时间框架,首先实证分析了我国财务困境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前的公司治理弱化特征,同时通过构建公司治理对财务困境影响分析模型,探讨了对我国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具有显著影响的公司治理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公司治理指标引入财务困境预测模型,进一步论证了公司治理指标对财务困境的预测效用;最后单独构建了制造业财务困境预测模型,对行业因素对财务困境预测的影响进行了验证。实证研究得出主要结论是:(1)与非财务困境上市公司相比,财务困境上市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前有显著的公司治理弱化特征,这些特征可能是导致其陷入财务困境的重要原因;(2)控股股东性质、董事会特征、激励约束机制、治理经验和治理环境等方面公司治理指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发生具有显著影响;(3)公司治理指标的引入能够改善财务困境预测效果,尤其是在财务困境早期公司治理指标对财务困境的预测作用强于财务指标;(4)分行业构建财务困境预测模型对改善财务困境预测效果有促进作用。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根据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研究结论,从公司治理角度提出了有关防范财务困境的对策和建议。总之,在现代企业财务体系框架下,企业财务安全的外延已扩展到治理层面,而治理因素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决定了其对企业财务安全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这种基础性不但框定了企业财务活动的最终导向,而且财务活动过程是否能始终沿着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也与企业治理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本文认为不断加强公司治理体系建设,进而抑制机会主义等行为对公司财务的侵害,对我国上市公司防范财务困境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